爱看小说网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牧野流星> 第十四回帐里香飘奇扑朔瓜田李下惹嫌疑

第十四回帐里香飘奇扑朔瓜田李下惹嫌疑(3/3)

禁不住有点心躁气浮,斗到分际,那人左一剑“天山雪崩”,右一剑“银汉浮槎”,前一招刚猛,后一招急捷,剑势凌厉。

    但在两招交替之际,却是不知不觉露出了少许空门。

    杨华一招“金针度劫”便刺过去,喝道:“撒剑!” 杨华这一招“金针度劫”,寻瑕觅隙,拿捏时候,当真是妙到毫巅。

    对方若不赶忙扔剑,虎口非给刺伤不可。

     哪知变化莫测,对方的剑是扔了,但却是笔直地掷出来的。

    这脱手掷剑的招数,正是天山剑法中反败为胜的一招绝招,名为“飞龙在天”! 杨华用意只是想逼对方扔剑,无意伤人,因此他也意想不到对方竟然会使出这种拼命的招数,突施杀手! 距离太近,对方长剑掷出,又是急劲异常,杨华无法闪避,举剑招架,只怕也是抵挡不了这股急力,百忙中无暇思量,身躯一矮,背脊几乎贴着地面,说时迟,那时快,对方的长剑已化作一道银虹,疾飞来到。

    杨华一招“举火燎天”,剑尖轻轻一拨,只听得当的一声,那口飞来的长剑掉转方向,俨若经天长虹,掠过胸际,坠下深谷。

     幸亏这一招临机应变,深合兵法与武学相通的道理:“避其朝锐,击其暮归”,这才能够“轻描淡写”的化解了对方飞剑掷来的那股劲力,反而将对方的飞剑击落。

    但貌似“轻描淡写”,其实已是出尽他的平生所学。

     杨华一个鲤鱼打挺,跳起身来,此时方始听得那柄长剑跌落深谷的回声,跟着眼光一瞥,只见那人已是跑到石崖后面,抢了杨华那匹坐骑。

    那人跨上马背,哼了一声,说道:“好小子,我和你不能算完,你等着瞧吧!夺剑之辱,我若不报,誓不为人!” 杨华这才省起,兵器被夺,在武林人中是认为奇耻大辱的,怪不得对方如此恼怒。

    但自己实在是被迫如此,在刚才那情形之下,不把对方长剑击落,又有什么办法应付? 杨华连忙叫道:“兄台请回,我、我向你道歉!”但只听得蹄声得得,宛似急骤的雨声,那人早已飞骑去了,如何还唤得回? 杨华叹了口气,心里想道:“连姓名都未知道,就和这人结了梁子,真是莫名其妙!” 残月西斜,已是接近破晓时分了,金碧漪已是骑了一匹马先走,料想他是不会回到这里来了,杨华只好把他的那床轻纱卷起来,施展轻功,下山而去。

    他的心里抱着万一的希望,希望金碧漪或者会在山下等他。

    也只有见着了金碧漪,才能够打破他心里的闷葫芦。

     想不到没见着金碧漪,却在山下隐隐看见在前面行走的三条黑影。

     前行的正是刚才和他交手的那三个人:刘挺之、叶谷浑和邓中艾。

    杨华孤掌难鸣,不敢让他们发现,但又想听他们说些什么,只好匿藏乱草丛中,伏地听声。

     只听得叶谷浑道:“你们听见蹄声没有?” 邓中艾道:“前后两次,都听见了。

    似乎是一骑向西,一骑向东。

    好在不是向咱们这方向跑来。

    奇怪,他们怎么不走同一方向?” 叶谷浑道:“这有什么奇怪,这两个小子事先没有约定,山上那小子逃走的时候,山下那小子还在和咱们拼斗呢。

    后来逃跑的这个小子想必以为他的朋友是回到玉树山去。

    ”他们以为骑马走了的这两个人是杨华和金碧漪,却不知只猜中了一个,杨华可还正在后面。

     叶谷浑说道:“想不到咱们白走一遍,毫无所获!” 刘挺之哼了一声,说道:“谁想得到横里杀出一个程咬金呢?还算咱们运气不错,要是让他们三个会合,咱们恐怕还要吃亏!” 邓中艾道:“后来来的那个小子,当真是金逐流的儿子么?” 刘挺之冷笑:“那还有假?如果我不是确实知道他是金逐流的儿子,我岂能那样忍气吞声,他喝我滚我就滚呢?嘿嘿,你是不是笑我刚才胆子太过小了?” 邓中艾连忙替他兜回面子,说道:“哪里,哪里,刘大哥,你这是应付得宜。

    单独一个金逐流的儿子,咱们原是不用怕,但他的剑法一定比那个姓杨的小子还要高强,两个人联手,咱们已是没有便宜可占。

    何况咱们也得罪不起金逐流呢!好汉不吃眼前亏,当然是三十六着走为上着了!” 听到这里,后面的话已听不清楚。

    杨华出来一看,那三个人的背影也看不见了。

     杨华又惊又喜,心中苦笑,想道:“要是我早知道他是金逐流的儿子,我就不会和他打这一架了。

    如今可是糊里糊涂的和这位金少侠结上梁子啦。

    ” 再又想道:“金逐流只有一个儿子,那么金碧漪当然不会也是了。

    不过他们同是姓金,或许是堂兄弟也说不定,故此他要来找金碧漪。

    但是,他为什么要骂我轻薄无行?”杨华岂非糊涂,但有一种可能,他却不敢糊猜乱想。

    当下只好怀着一个闷葫芦,怅怅惘惘继续前行。

    一路平安无事,这一天已经踏入柴达木的山区了。

    山区的边缘,有个小小的市集,名叫平安集。

    市集的规模虽然很小,却不啻是山区的咽喉,有了它才能呼吸畅通。

    五天一次墟期,山地人把土产挑出来卖,换回油盐布匹等日常用品。

    是以这小市集也聚居有百来户人家,十多间商店,一间客栈。

    杨华早已在路上打听清楚,过了这平安集就是人烟稀少的山区了,所以必须在这里备办干粮。

    还有,假如是外地来的客人,不熟悉山区的道路,最好就在这小市集找个向导。

    否则到了山区才找人带路,那就未必找得到了。

     杨华了解这些情况之后,不觉又思念起金碧漪来。

    “要是有他同行,那就方便得多了。

    我是来找孟元超报仇的,当然不能让向导带我去,只好凭着自己瞎闯了。

    ” 这天不是墟期,集上冷冷清清。

    杨华备办了足供的干粮,便在那间客栈投宿。

    此时已是天黑时分,客栈外面有个木板搭盖的马厩,一个小厮正从马厩出来,随手掩上了板门。

     杨华忽听得一声马嘶,这马嘶之声竟是似曾相识。

    杨华心中一动,连忙把眼光投射过去,隐约看见一匹纯白的马正在吃草。

    可惜夜色苍茫,他还未曾看得清楚,那小厮已是把板门关上。

     金碧漪那匹坐骑正是白马,但由于看不真切,杨华却不敢断定,是否就是那匹白马。

    他心里惊疑不定,上前和那小厮搭讪。

     那小厮道:“客官是来投店的么?” 杨华说道:“不错。

    请问贵店的客人多不多?” 那小厮道:“生意清淡得很,好几天没有客人上门,今天方才来了两个。

    你打听这个干嘛?” 杨华说道:“我担心没有房间。

    ” 那小厮笑道:“你要十间都有。

    进去吧。

    ” 杨华道:“这两个客人多大年纪,可是和我一样,从外地来的么?” 那小厮盯了杨华一眼,冷冷说道:“我一向不爱多管闲事,没有问过是哪里来的。

    年纪多大,我也不会看,有一个有胡子,有一个没胡子,大概总比我年纪长吧。

    你管他们的年纪做什么?” 杨华尴尬笑道:“随便问问。

    ”他有过在小金川寻访义军的经验,见这小厮对他似乎怀有敌意,不由得心头一凛,瞿然省起:自己可能已经惹起了他的疑心,当下也就不敢多问了。

     店主人直上直下打量了杨华一番,说道:“客官,你贵姓?”杨华说道:“小姓杨。

    ”店主人道:“杨大爷,你上哪儿?”杨华心里想道:“我若然说是往柴达木山区探亲,山里人恐怕是他熟悉,骗也骗不过他。

    ”于是说道:“我是往鄂克昭盟找活干的。

    ” 店主人怔了一怔,说道:“往鄂克昭盟为何不走平路?” 杨华说道:“走山路快些,那边的雇主等着用人。

    ” 店主人道:“不过山区近来不大平静,你知道么?” 杨华笑道:“我身无长物,怕什么?” 店主人不再盘问,说道:“好,我给你一间上房。

    你吃过晚饭没有?” 杨华说道:“在集上吃过了。

    ” 店主人道:“杨大爷,你很喜欢喝酒的吗?” 杨华诧道:“你怎么知道?” 店主人道:“我闻得酒香,你这皮袋里敢情是葡萄酒吧?”原来杨华在白教喇嘛带出来的那一皮袋葡萄美酒还有一小半未喝完。

     杨华笑道:“不错,你真是大行家,连什么酒都闻得出来。

    ” 店主人道:“我们这个小市集似乎没有这样好的葡萄酒!” 杨华说道:“这是前几天在路上买的。

    ” 店主人道:“原来如此。

    ”似乎有点不大相信的样子。

     杨华想道:“纵然他有疑心,料他也不会猜得着酒的来历。

    ” 店主人道:“抱歉得很,小店设备简陋,连蚊帐也没有。

    好在现在是冬天,也没蚊子。

    ”杨华说道:“不用客气,我是荒山野岭都露宿惯的。

    ” 店主人道:“客官请早安歇。

    ” 杨华待他离开之后,掩上房门,自言自语道:“窗子也是破的。

    虽然没有蚊,冷风刮来,也是难受。

    好在我自己带有蚊帐。

    ” 他把金碧漪那床轻纱帐挂了起来,又自言自语道:“这是天蚕丝织成的帐,这样好的宝贝却有人随手抛掉,好在我捡起来。

    ” 这些话当然是想说给金碧漪听的,用传音入密的内功把声音传送出去,声音虽然不大,料想附近几间房间,里面倘若有客人的话,应该都听得见。

     过了半个时辰,仍是毫无动静。

    杨华好生失望,暗自想道:“恐怕是我的一厢情愿了,天下哪有这样的巧事,金碧漪也会刚好在这小客栈里?天下白马多得很,那匹白马,也未必就是他的坐骑。

    ” 杨华虽然心里在想:“天下哪有这样的巧事?”但却止不住在思念金碧漪。

    只听得卜卜卜的更夫击柝声,已是三更时分了。

    杨华毫无睡意,拔掉皮袋的木塞,喝了一口葡萄酒,独对青灯,朗吟一首唐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少年才子王勃写给他一位姓杜的朋友的诗,原题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少府是唐代县尉的通称,“之任”即“上任”,“蜀川”泛指蜀地。

     诗人是在长安给朋友送行的。

    “城阙辅三秦”,意思是长安城官阙嵯峨,险要“三秦”从四面卫护着它。

    “三秦”相当于现在陕西省中部和北部一带地方。

    “五津”指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都是四川省长江上的津口,这里用来代表“杜少府”要去的“蜀川”。

    “城阙辅三秦”点出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点出行人要去的地方。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两句承上而来,是诗人安慰他的朋友,意思是说:“你为了做官的原故,远去蜀川,我也是为了做官来到长安,同属‘宦游’之身,远离乡土作客他方的感触,彼此都是一样的。

    ” 转入五、六两句,诗人进一步申明了自己的看法:“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说:“朋友分手,固然不免黯然神伤,但想到自己仍然有个知己,即使分隔在天涯海角,也是和近邻一样。

    ”于是在结尾两句,诗人奉劝他的朋友:“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临别的时候,可不必作小儿女态,哭得罗巾尽湿啊。

     这首诗表达真挚的友情,堪称千古绝唱。

    杨华与金碧漪都是“侠义道”,可以比拟王勃之与“杜少府”同为“宦游人”。

    他们为了行侠仗义而在江湖上离合无端,这境界可比“宦游人”的离合又更高。

    至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情,则是和古人完全一样。

     杨华重复念了两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心里想道:“碧漪不知身在何方,要是今晚他能与我共此灯烛光,那才真是好呢。

    ”心念未已,忽听得邻房有人哼了一声。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我的专属跟踪狂 穿成残疾反派 这江山是本宫的了 对你不止是喜欢(对你不止是喜欢原著小说) 王牌自由人 天命在我 全职灵尊 你我之名 我在大虞长生 偏向雪山行 六零年代大厂子弟 卫家女 好看得不行[无限] 大唐游侠传 前方修罗场预警[快穿] 我竟然是美强惨? 玻璃城 码农修真 当齐木的超能力叛逃 我有一个末日网友 都市超级医生 暴力末世女穿成废材女配[穿书] 锦衣为王 民调局异闻录1·苗乡巫祖 女神殿下每天都很绝望[基建] 1951之大国重器 军统财神爷 我的谍战日记 喜羊羊与灰太狼黎明 红楼之挽天倾 剑啸灵霄 囚鹤 旧情 超时空快递 穿成贵族学院的万人嫌 不要相信温柔美人 我秦二世被天幕直播造反 坠欢 视线回避是心动的开始 绝色大美人甜宠日常[年代文] 六零之杀猪匠的早逝闺女 万人嫌大师兄他重生了 组合解散,我爆红了! 师妹过来 你有精神体你了不起! 掌事女官(清穿) 盗墓笔记:雨村笔记 烈风 引狼入室 长门好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