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1/3)
平常建坊,有赶工的,十来日就做好了。
不过郑家不急于这一时,务必要做的精美,在户部拨出的建坊银子之外,容畦又添了五百银子上去。
因此这忠义坊建的高大不说,上面的雕刻也十分精美。
完工之日,已是七月下旬。
本府知府穿了公服,亲自来道贺。
本府属官,知县本县属官,地方上的士绅,举人秀才,都纷纷穿了大衣服,前来恭贺这件事。
郑小弟穿了衣巾,陪着父母去瞧那忠义坊,一路上瞧热闹的成千上万,个个啧啧赞叹。
郑三叔虽经过些大场面,还是觉得手脚都没处摆。
郑三婶眼里的泪就没断过。
瞧见郑家人来了,本府知府上前作揖打拱,口称本府出了这么一件为桑梓生光的事,实乃这山川之幸。
郑三叔平日要应付这样官员,那叫十分轻松,可今日不知怎地,心里堵的慌,还是郑小弟代父答话。
☆、第286章质问
应酬了一会儿,算着时辰将到,知府上前去烧香,突然有人道:“我有一句话想问这忠义坊主人!”
这个时候,会是什么人?知府皱眉看向那发出声音处,见是马秀才,知府的眉头不由皱的更紧些。
马秀才出身书香门第,从曾祖就做大官,自小聪明,颇有几分目下无尘之感。
素来看不惯这些商贾人家,言他们逐利为本,败坏乾坤,又说他们僭越已久。
常言该用古时法子,所有商贾都该入了贱籍,如此才能人人务农,户户守规,天下自然再无纷争。
郑家这样奴仆出身赎身为良人,就该安分守己过日子,怎可轻易科考,读书这种事情,哪是下等奴仆可做的?
因此郑小弟被人作保,马秀才就想去告上一状,天子取士,何等大事,岂容此等人乱入?只是马秀才平日种种说话,早让马老爷晓得儿子是读书读死不懂变通的人,因此约束着他不让他去。
恰在此时马老爷叔叔写信,考问林大人在此为官,可有什么劣迹。
马老爷想起算来林大人和容郑两家也有些瓜葛亲,也就让儿子去告状,想着这种事情,容家定会去京城寻林大人帮忙,到时拿了把柄,就能给马老爷的叔叔使了。
谁知容郑两家没走寻常路子,竟献产旧主,得到天子表彰。
马家计策不成,马秀才心中更怒,马老爷又听说自己儿子要想把容家搅乱,晓得儿子不过纸上谈兵之辈,因此拘着儿子不许出来。
今日恰逢容家这等大事,马家是扬州大族,儿孙多是衣冠中人,马老爷也要带齐儿孙前来贺喜。
临来前已经千叮咛万嘱咐,让马秀才休要在此刻问出什么话,谁知马秀才还是问出,马老爷登时不喜,看着儿子脸色就变的不好:“你问什么,此刻,有你说话的份吗?”
知府原本还想着马家这边也是难以交代的,听到马老爷这话,一颗心方才放下,对马老爷道:“令郎年轻气盛,想在此刻讨教学问也是有的,不过……”
“府尊大人,小可只问一句,忠义忠义,郑家说献产于旧主,才得以建坊,要照这样说来,郑家现在毫无产业,那为何广州那边,尚有一份家业,今日,郑家的人,也穿绸着缎?”马秀才等了许久,才等到这么一个机会,怎能把这机会放过?再说郑家这样举动,在马秀才瞧来,不过是献财邀名,僭居衣冠的事。
做为一个读书人,自然要反对这种事,免得人人效仿,坏了风气。
知府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