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3)
子跃进”前进法。
狙击手的术语当中,将双手分为“强手”和“弱手”。
所谓“强手”,就是用来扣扳机的手,一般情况下是右手;另外一只手自然就是弱手了。
中国武器设计思路跟西方国家相比欠缺人性化思维,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现代轻武器都可以左右开弓,只需要转换抛壳导向板就可以满足右手和左手的射击需要;但是中国武器不行,抛壳窗是固定的,无法进行方向转换,所以无法满足左撇子的需要。
(笔者注:其实至今中国国产轻武器都没解决这个问题,95步枪和88狙击步枪也不能提供左撇子使用,可见在武器设计思路上落后了不是一年两年的。
)
“猴子跃进”前进法,是狙击手隐蔽移动的方法之一,也是严林教授给他们的,主要是用来通过这种齐腰深的灌木丛。
用“强手”握持步枪,以比较低的高度平行于地面,另一只手触碰地面配合两脚移动。
完成动作特点是:配合移动的手不能离开地面这关键是为了限制狙击手运动姿态的高度,只要手不离开地面,那就能保证狙击兵不会在不经意间抬起上半身来。
这个姿态是用在植被比较高的地方,如灌木丛和长草地等地形上。
移动速度比较快,视野全面,灵活。
用“强手”持枪,一方面避免手受伤,另一方面发现情况出枪也快,便于快速反应。
跟严林以前在前线相比,他们的条件好多了,有了专业的狙击手吉利服。
“吉利服”是对于狙击手专用伪装服英文名称的音译,聪明的中国人希望这个译名能够带给狙击手好运。
GHILLIE这个名词源自苏格兰土语,原读音为Gah-Hee-Lee,经演变为现在的GHILLIESUITS。
而GHILLIESUITS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用于战场上,逐渐演变成为今天在电影上经常可以见到的狙击手伪装服,穿上跟各种颜色的毛毛熊一样。
由于中国特种部队所需批量太小,国内军工厂没有生产,是用从国外进口的。
每件都有1点8公斤重,加上身上的背囊、武器弹药、水袋、电台、观察设备、攀登设备等等,他们的单兵负荷超过了30公斤。
这就要求狙击手小组具有非常强健的体魄和惊人的耐力,不仅能够负重还得有很强的越野能力。
这些对于狙击手集训队的队员来说都不缺乏,因为他们可以说是中国陆军特种部队的精英,都是精选出来的骨干,底子很好。
用严林的话说,就是傻大黑粗,别的没有就是一把子蛮力。
这是半开玩笑的话,其实严林也知道他们的脑子都不算差的,参加集训的第一天就测试过智商,还算说的过去,毕竟这是选出来准备回去当狙击手教员的。
按照总部首长的说法,集训队就等于不挂名的狙击手学校,以点带面,普及全军特种部队。
既然各个部队都是本着教员的标准推荐的,所以都得选点文化差不多的,即便是不多的类似蔡晓春这样的士兵,也都是文化程度不低的预备提干对象。
韩光在孙守江的引导下安全通过了开阔地,进了另外一片丛林,两人潜伏下来歇息片刻。
孙守江拿起85激光测距仪,缓慢搜索。
韩光潜伏在他身后5米的树下,反方向跪姿用狙击步枪瞄准镜搜索。
今天的科目是“巡航游猎”,目标是敌人的狙击手。
参加训练的有22名队员,分为蓝队和红队。
20对2,按照中国军队的习惯,20人假想敌队自然是蓝队,2人就是红队。
10组狙击手抓这一组狙击手,谁也不知道对方潜伏在哪里,就在这方圆十公里的范围内自由潜伏,自由搜索,自由射击。
一方全部阵亡,游戏结束;如果在24小时内,红队还幸存,蓝队就宣告失败。
整个训练类似于刚刚流行起来的电脑游戏《三角洲突击队》,只是双方的力量对比过于悬殊。
规矩对于红队来说非常不公平。
蓝队不仅人数众多,还有一架直升机和三辆伞兵突击车作为交通工具,他们只能地下跑路。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狙击手小组深入敌后,注定面对这样的绝境,谁让自己选择了呢?
这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