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步步进逼(2/3)
活与便捷。
在一线逐步进行进攻作战的时候,神尾就面临着一个尴尬且棘手的场景。
究竟是快速发动进攻还是等待火力齐全后再进攻。
如果不等中大口径火炮,那么速度固然是足够了,攻坚地能力却差上许多;倘若一味等待火炮,则对面的国防军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巩固防御体系、加固工事,反而造成更大地进攻伤亡。
更何况,国防军地飞机一直在头顶盘 旋,冷不防就扑下来撕咬一口,神尾绞尽脑汁,也无法保证辎重、弹 药、火炮和步兵等各个环节地防空安全,经常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这些嗡嗡叫的苍蝇固然讨厌,但还是次要,让神尾头痛地是对华军战略意图和战术布置的难以琢磨。
如果说华军打算寸土不让,那么为什么打着打着就逐步后退?如果说拟采用诱敌深入的态势,那为什么有毫无相应布置和动静,任由东西两翼快速推进呢?
原本神尾一直在疑心国防军是不是摆出了一个诱敌深入的架势。
但经过左右两翼的仔细侦察和正面进攻所汇总的情况分析,发现这根本就是好一个虚张声势的圈套,套用大本营的话说——是用疑兵之计来阻拦皇军的推进速度。
面对电报一封接着一封的训斥,神尾下定了决心——对面确实是支那军第3的主力,人数大约在12000,只要拿下了第3 师,进军青岛侧翼就得到了保证。
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鬼子虽然一直通过稳步推进的办法来蚕食当面国防军阵地。
但在吴佩的指挥下,第3所部官兵依次按次序进行了撤退,使得鬼子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高昂代
一方面为后面制造了从容应对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让 真。
认为逮住了华军主力。
虽然神尾师团将原本3创造出来地突出部进行了削平,但由于中路推进迟迟没有成效,在时间上反而落到了东西两翼之后。
因此,日本大本营调整了作战计划,变要求迅速解决青岛之敌的宗旨为迅即击破华军阻拦的命令。
神尾的算盘打得很好,即用中路猛烈进攻拖住华军主力,为两翼快速突进争取时间——这似乎是一个有悖于常理的计划,但又在情理之中。
倘若不能对当面华军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一旦让中国人发现不对劲就很有可能全身而退。
如果在激战的当口支那军队试图撤退,那么必然会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溃散。
到时候衔尾攻击的效果远远要胜过包抄歼敌。
担纲神尾师团矛头地是日军48联队联队长松前正义了神尾的严令之后,松前联队对当面之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原本骄横的日军认为可以一击得手。
甚至还制定了详细地推进时间表,没想到一脚踢在钉板上,遭到了1团的迎头痛击。
炮火纷飞的阵地上,1团的将士们在浴血奋战。
与东西两翼轻松诱敌、快速“撤退”地兄弟部队不同,他们经历了整整持续18小时的激战,每一处防御阵地都渗透着将士们的鲜血和生命——吴佩孚给部队下了死命令,最多只容许后撤到第3防御线。
绝不能擅自撤退,否则,一旦鬼子击败了当面的国防军。
其包抄部队将长驱直入。
不要说整个团。
就是整个师都要拿出去填窟窿。
硬碰硬地较量就是血与火的较量。
在这场殊死搏杀中,中日两国的民族意志开始了新一轮地交锋。
后面地神尾也在焦急地等待松前联队地战况。
中路战场的缠斗让他既喜且忧。
喜地是48队果然逮住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