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退伍回家 第156节(2/3)
这次回国内,罗成要办的事情,除了修路的事情可能要等时间,但不影响他在香江的发展。
其他事情也算安排妥当了,乘茜茜还没去县城演出的这几天,特别是出发前的两天。
罗成觉得自己是疯了,竟然不知道男女的身体区别,还敢白天邀战。
结局自然是年纪轻轻就有身体不行了的感觉。
在等张浩他们到来后,罗成又踏上了前往香江的路程。
这次再去香江,最多待一个半月不到就又要回国内,因为又快要过年了。
而这次罗成去香江,打算大量采购一些棉花。
国内缺布缺棉花,甚至很多棉布都需要棉花来制作。
对于职工罗成其实也挺上心的,虽然以前上心的同时他也是为了分润一些福利。
但现在他在香江,真的不缺物资,可以让一些送货的司机帮忙带物资回去,最多就是分散点带。
罗成想想,其实自己是一个好人,只不过没那么无私罢了。
到了香江,感觉日子又变的过的快了,穷人是努力的活着,是煎熬。
但富人是享受生活,没事的时候罗成还去海钓,他想带高茹去的,但高茹忙的很,出口合作的伙伴太乱了,有正经的生意人,有英国人,有黑帮,甚至毒贩都有。
但香江目前就是这样一个三教九流之地,有吕探长照着,加上罗成他们又不招惹事,不抢地盘,并且有吕探长罩着,一些明面上的孝敬和茶水钱,也一样给。
有道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虽然有吕探长罩着,但总有些人会在规则之内找你麻烦。
总不能一些小事都去找吕探长,当然了,真有事还是先找曾署长的。
但就算那样也是麻烦,还不如给点小钱,罗成在香江黑白两道相安无事就好。
说道曾署长曾起荣,罗成是见到了他的儿子曾子伟,才十岁。
跟同龄小孩相比,个子就明显矮不少。
这也就出生的年代好,又有个好爹,否则这样的长相在影视圈发展最多就是一个谐星,不可能有机会成为大明星的。
见曾子伟只是满足一下罗成的好奇心,在香江却是出现了一件让罗成比较烦的事情。
香江几个月没下雨了,而这边的用水本来就是依靠下雨蓄水。
一些用水比较多的工厂,已经开始限制生产了。
罗成的工厂是组装厂,用水量不大。
但要是弄生产线的话,就算生产线组装好了,也不能开工。
得先保证居民用水,这事情哪怕吕探长出面都没用。
并且有专业的人告诉罗成,香江这边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只要碰到干旱就缺水。
香江目前都是加工一些简单的民用产品,不怎么用水。
罗成要是搞组装的话,肯定不会有问题,但要是生产线都带到香江来,那等于是工业原材料加工了,比纺织业是强,但也是很需要水的。
而香江别看布料服装多,裁缝店也多,但其实没纺织厂,线和布料都是海外进口过来的。
所以不了解历史的罗成又算犯下了一个错误,但这让他想到了自己在新加坡还有一个工厂呢。
还是周督察帮忙购买的,罗成不知道后来香江是怎么解决水源问题的。
但现在他得做出新的决断了,不如到海外直接开工厂,生产零件再运输到香江来组装。
到时候海外的资产更能成为属于自己的资产了,至于为什么不干脆让国内加大运输,干脆不弄生产线了。
那你就真当英国殖民者是傻的嘛,现在量少,就靠几条中等货船在运输,人家可能关注不到。
但量起来了,几百上千台车辆或者配件运输过来,其他国家这样操作没有问题,但国内是没个人产业的,没个人做生意的话,这样大的量出现在海口码头。
如果这不是个人行为,是国家行为,能不查嘛。
第314章在香江搞自己的营生
有关系就得用,在香江,几乎什么事情找吕探长都能帮的上忙。
何况罗成是弄生产线加工厂,生产的车辆也有一部分是在香江销售的,让他帮忙也算没有错。
新加坡那边罗成没去过,周督察给他弄了一个皮包厂,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肯定不够罗成使用的,周督察给他弄的厂本来就是一个用来出口开证明的,从花的钱上面来看就知道不会有多大,能当个仓库来用就算不错了。
对于罗成的求助,吕探长自然是接见了他,从正道上挣钱,哪怕是拿提成,罗成都让他感觉到了爽口感。
而且还能光明正大的挣,卖一百辆‘摸你了’,就挣二十多万。
要是卖一百辆面包车,直接是七十万,当然了,是包含他和曾起荣一起的。
但有正当收入在顶着,一些普通的财产调查他就不怕了。
因为面包车的产量没上来,目前一个月还无法让吕探长进账百万,但加上冰箱空调的生意,其实也差的不多。
别看香江的天气也凉快了一些,但有些东西不是等要用了才买的。
对于一些有钱人来说,这东西既然要用的,就会提前买好。
就跟后世的人装修房子住新家,人还没住进去,在装修的时候,就把空调电视弄好很正常。
而这年代对于一些有钱人也是一样的,特别是香江正处于加工业起步的时候,生意很好做,订单不少,要不然也不会有上万个工厂了。
而这些开工厂的,基本算是在挣钱的风口上,没几个说亏了的。
挣了钱办置新家的就多,冰箱和空调在香江也算高档家电了,自然是有钱人的必备。
所以哪怕到了十二月份,冰箱和空调一样能给吕探长带来收入。
对于罗成想到海外开加工厂,不开在香江,理由是香江缺工业用水。
而海外新加坡地区是最合适的,华人多,方便沟通。
这说到新加坡,吕探长倒是想起了一个人可以推荐给罗成。
这人倒不是做贸易生意的,但对方在新加坡有产业。
因为现在回香江发展,新加坡的业务在收缩,虽然对方不是开工厂的,但只要有合适的产业,改成工厂或者加建什么的,总比罗成这样摸不着头脑的跑去新加坡要强。
而吕探长要介绍的人,就是邵氏兄弟,邵逸夫和邵邨人。
香江的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就是他们开的,也叫邵氏电影公司。
因为目前还没开展电视业务,以后还会改名为邵氏影视公司。
在香江很火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也是他们公司拍摄的,而且就在上一年年底,他们就在九龙清水湾弄了一个邵氏影城。
罗成听到竟然是邵氏兄弟,要知道香江的影视行业能发展的那么快,这邵氏兄弟功不可没,算是先驱者。
就算后来没落了,也是载入香江影视历史的存在。
罗成不知道的是,其实他们在香江弄影视公司之前。
早在1950年,就在新加坡那边弄了一个邵氏父子公司。
后来因为生意竞争的问题,算是没竞争过,撤回到香江发展的。
而在新加坡那边,电影制作的业务是没有了,但还保留了一些地产。
这罗成需要在新加坡弄工厂,要的就是地皮地产。
因吕探长推荐,罗成跟邵氏兄弟他们还算是一拍即合。
有些在新加坡的地产邵氏兄弟没处理,那是因为着急处理就容易亏损大。
现在罗成想要地皮弄工厂,邵氏兄弟可以给罗成适当的优惠。
比如价格按照正常的来,但可以送一些在新加坡那边的房屋给罗成。
而罗成其实对电影也感兴趣的,还对邵逸夫说自己媳妇是演员呢。
不过是在国内,国内能拍摄的电影题材有限。
问邵逸夫在香江投资拍电影有没有市场,而邵逸夫的回答很狡猾。
说电影有市场,罗成可以投资拍电影,他们邵氏电影公司有导演,有好的制片人。
可以跟他们合作。
其实邵逸夫这样说,是怕罗成搞的不是电影,而是电影公司。
搞电影,得放映,放映的话,他们有发行和戏院。
可以说他们是怎么都不亏。
而搞电影公司,那就是竞争对手了。
最后,罗成觉得还是搞搞电影院就可以了,最多也就是前期投资大一点。
但能圈地呀,香江以后的地皮可真是黄金价格。
不像国内后世,炒到几万一平就蹦了。
而香江,一百平的房子就算是豪宅了。
搞影院的话,对于拍摄电影的来说其实电影院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