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舆论风波(2/3)
冰水浇下来。
陈志远突然明白——真正的战场不在代销点,而在明天县里的汇报会上!那里有更多赵家的人等着给他定罪。
回到代销点,苏晓梅正苍白着脸整理被翻乱的货架。
见陈志远回来,她递过张纸条:"李主任秘书偷偷给的。
"
纸条上只有一行字:"今晚七点,公社后院。
"
暮色四合时,陈志远蹲在公社后院的丝瓜架下,蚊虫在耳边嗡嗡作响。
李国栋出现时穿着便服,手里拎着个鼓囊囊的公文包。
"就知道你会惹事。
"李国栋劈头就是一句,却递过包东西,"拿着。
"
包里是两本内部资料:《农村商业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发展集体企业的若干意见》,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显示主人研读之细。
陈志远如获至宝——这些文件简直就是明天的救命符!
"赵建国要升了。
"李国栋突然说,"省商业厅副厅长。
"
陈志远心头一震。
前世赵建国确实去了省厅,但应该是82年的事!历史进程又加速了...
"明天的会..."
"我替你挡一半。
"李国栋折断一根丝瓜藤,"剩下一半靠这个。
"他指着文件,"记住,咬死'集体企业'和'试点'两个词。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月光下,两人低声交谈了很久。
临走时李国栋突然问:"周维民还好吗?"
陈志远一愣:"周处长?挺好啊..."
"他侄女的报道,"李国栋意味深长地说,"未必是坏事。
"
回到知青点,陈志远彻夜未眠。
油灯下,他反复研读李国栋给的文件,在关键处做上标记。
苏晓梅安静地在一旁誊抄账本,手腕上的红绳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你去睡吧。
"陈志远第三次劝她。
少女摇摇头,递过杯浓茶:"周记者为什么这么做?"
茶水的苦涩在舌尖蔓延。
陈志远放下钢笔:"我大概明白了。
"他展开报纸头版和三版并列,"看这两篇的发稿日期。
"
苏晓梅凑近细看:"相差三天!"
"对,头版先印的。
"陈志远点点三版文章,"周雅早知道报道会引发争议,所以提前准备了这篇评论。
"他苦笑,"这是救火,不是放火。
"
少女眼睛亮了起来:"所以她是在帮我们?"
"或者说,利用我们。
"陈志远揉着太阳穴,"这篇报道表面在质疑代销点,实际在试探政策底线。
"他想起周雅电话里那句没说完的话,"赵建国可能也在利用这事..."
晨光微露时,一份《关于红旗公社代销点的情况说明》终于完成。
陈志远运用了前世所有公关技巧:数据可视化、政策引用、典型案例。
最后他添上李国栋建议的那句:"我们愿做改革开放的一粒铺路石。
"
县革委会会议室比想象中拥挤。
长桌两侧坐了二十多人,陈志远被安排在末座。
王建军正殷勤地为一位领导倒茶——那人侧脸像极了前世见过的赵建国,只是年轻许多。
会议开始后,气氛立刻剑拔弩张。
商业局代表率先开炮,列举代销点"五宗罪":冲击供销社、扰乱物价、非法牟利...每项罪名都足以让陈志远万劫不复。
轮到陈志远发言时,会议室已经烟雾缭绕。
他起身先向主席像鞠躬,然后展开那份连夜写的材料:"各位领导,请允许我汇报红旗公社代销点的真实情况..."
二十分钟的陈述堪称完美。
他引用中央文件证明代销点的合法性,用数据展示其为集体创造的收益,甚至拿出小学生感谢信证明社会效益。
最后他亮出杀手锏:"我们模式与安徽小岗村承包制异曲同工,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创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