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地区表彰(3/3)
还有更大的。
"周雅压低声音,"下个月,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要来人调研。
"
苏晓梅手里的茶杯"咣当"落地。
在1981年,"中央"二字的分量堪比千钧。
陈志远立刻意识到,这既是机遇也是风险——若调研成功,他们将获得尚方宝剑;若搞砸了...
"需要准备什么?"他直接问核心问题。
"三点。
"周雅竖起手指,"一看分配制度是否真能调动积极性;二看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规范;三看..."她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与国营经济的关系是否和谐。
"
最后这点明显是针对赵建国余党。
陈志远正思索对策,周雅突然转向苏晓梅:"苏会计,听说你发明了'日清日结'法?"
苏晓梅猝不及防被点名,结结巴巴解释起来。
原来她把生产记录、原料消耗和销售数据整合成日报表,实现"当天生产当天核算"。
这套方法在后世稀松平常,但在1981年的农村堪称革命性创新。
"我要单独采访你。
"周雅眼睛发亮,"新时代农民会计的典范!"
苏晓梅求助地看向陈志远,却见秦雪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手里拿着个玻璃瓶:"新研制的蒜蓉辣酱,请周记者品鉴。
"
四目相对的瞬间,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火花迸溅。
陈志远突然想起苏晓梅那句"不想输给秦医生",心头警铃大作。
招待会持续到月上中天。
送走周雅后,陈志远独自在粮仓清点明天要准备的汇报材料。
煤油灯下,奖状上的烫金大字闪闪发光,他却想起赵建国离席时阴鸷的眼神——那条毒蛇只是暂时退却,绝不会善罢甘休。
"给你。
"
苏晓梅悄无声息地出现,递过个搪瓷缸子。
里面是漂着油花的鸡汤,底下还沉着个荷包蛋——这在那时的农村是待客的最高规格。
"哪来的鸡?"
"我娘杀的。
"苏晓梅低头摆弄着丝巾,"她说...说你现在是人物了,要补补。
"
陈志远喉头滚动。
前世那些米其林大餐,没有一碗能比这更让他心头发烫。
他低头喝汤时,听见少女轻声问:"中央领导来...我穿什么好?"
灯光下,她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
陈志远放下缸子:"明天去省城,给你置办身行头。
"
"不要!"苏晓梅像被烫到般摇头,"太浪费了...我借王姐的..."
"这是工作需要。
"陈志远拿出账本,"你看,招待费预算还剩..."
话没说完,苏晓梅突然哭了。
泪水大颗大颗砸在账本上,晕开了墨迹。
陈志远手足无措之际,听见她抽噎着说:"我...我害怕...怕见大领导..."
陈志远想安慰她,伸出的手却悬在半空。
月光透过窗棂,在两人之间划出清晰的界限。
这一刻他忽然意识到,自己重生以来构筑的商业版图,正在把一个个普通农民卷入时代的洪流。
"不怕。
"最终他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就像平时给我报账那样说就行。
"
苏晓梅抬起泪眼,突然问:"秦医生也去吗?"
这个问题像块石头,沉甸甸地坠在陈志远心头。
直到少女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他也没想好答案。
鸡鸣三遍时,陈志远在材料末尾添上新的规划:"品牌升级计划:1.设计统一商标;2.改进包装;3.建立质检标准。
"钢笔在"质检"二字上顿了顿,洇出一朵蓝花。
晨光中,新贴的奖状在粮仓土墙上熠熠生辉。
而在更远处,1981年的太阳正喷薄而出,照亮了这个正在剧烈变革的国度,也照亮了几个年轻人跌跌撞撞的创业之路。
喜欢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请大家收藏:()重生80:我靠投机倒把成了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