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外贸订单(2/3)
:"五千瓶?港币?"她颤抖着掏出小本本,"那得...那得重新做成本核算..."
"先别急。
"周雅笑着按住她的手,"华润公司要求改进包装,这是他们的设计方案。
"
设计稿展开,三人同时屏住呼吸——墨绿色瓶身配金色标签,正中是毛笔字"晓梅辣酱",下方还有行小字"since1980"。
这种简约大气的设计,在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堪称惊艳。
"标签要用丝网印刷。
"周雅指着工艺说明,"瓶盖要镀金,每个成本增加两毛钱。
"
苏晓梅立刻掏出算盘,珠子噼啪作响:"加上关税和运输费,净利润会减少18%..."她突然抬头,"但品牌价值提升至少三倍!"
这个专业判断让陈志远和周雅同时侧目。
少女不好意思地解释:"周校长订的《经济研究》上说的...品牌溢价..."
陈志远心头一热。
这丫头已经不满足于记账,开始主动学习商业理论了。
他正要夸赞,远处突然传来引擎声——秦雪的吉普车卷着尘土驶来,后座堆满各种仪器。
"水质报告批下来了!"女医生跳下车,白大褂在风中翻飞,"省防疫站认定青龙山泉达到矿泉水标准!"她挥舞着一纸批文,"可以正式投产了!"
双喜临门!陈志远接过批文,上面鲜红的公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秦雪凑过来看外贸设计稿,突然提议:"矿泉水也可以走外贸,港澳那边最认这种健康概念。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人围坐在供销社门前的石凳上,热烈的讨论引来不少围观群众。
周雅分享着海外市场见闻,秦雪分析保健食品标准,苏晓梅则飞速计算着各项成本。
陈志远望着这群朝气蓬勃的伙伴,突然想起前世第一次带团队征战国际市场的情景——那时的团队成员个个西装革履,却远不如眼前这些"土包子"纯粹。
"还有个问题。
"周雅突然严肃起来,"出口商品需要商检证,而地区商检局..."
"归赵建国管。
"陈志远接上她的话,心头蒙上阴影。
前世多少企业死在行政审批这一关。
秦雪突然笑了:"商检的前提是卫生许可证吧?"她眨眨眼,"而医疗系统...恰好归我父亲管。
"
这个隐藏信息让陈志远震惊。
秦雪从未提及自己的家庭背景,没想到竟是卫生系统的"高干子弟"。
难怪她对政策如此熟悉,又能搞到各种稀缺物资。
"别这么看我。
"秦雪摆摆手,"我和家里...关系一般。
但为了公事,可以破例打个电话。
"
夕阳西沉时,众人分头行动。
周雅去县里发加急电报,秦雪回医疗站联系省卫生厅,苏晓梅则赶回厂里准备生产计划。
陈志远独自走向工地,想和张建军商量设备改造事宜。
水厂地基已经初具规模。
张建军光着膀子在调试一台锈迹斑斑的锅炉,汗水在他结实的后背上划出闪亮的轨迹。
见陈志远过来,他直起腰,用满是油污的手抹了把脸:"这老家伙修修还能用,省三千块。
"
"有新任务。
"陈志远递过外贸设计稿,"月底前要改造出一条精品生产线。
"
张建军扫了眼图纸,眉头紧锁:"要加装贴标机和封口检测仪..."他估算着,"至少五千经费。
"
"批了。
"陈志远毫不犹豫,"再给你配五个学徒。
"
工程师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你小子...比机械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