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皇极殿上血流成河,咱的大明是蒸蒸日上!(2/3)
出去,好好送我大明的御史大人上路。
”
几个大人见状,急忙站出来求情。
“嗯?”朱瞻墡横眉冷对,“怎么?汝等也想欺君罔上,大逆不道吗?”
“太孙不可啊!”
“监国殿下,蔡大人罪不至死呀!”
“臣等请千岁收回成命。
”
“是呀,还望殿下宽厚大量。
”
不断地有大人们站出来。
显然是要逼宫了!
其中一个大臣,更是直接进言道:
“监国,你年纪轻轻就如此肆意妄为,第一日就要滥杀大臣!此举必然会引得圣上震动。
到时,吾等联名,定要陛下罢黜你的监国之位,还监国大位给仁德的太子殿下。
”
这群家伙。
朱瞻墡挑眉瞧着他们。
心底里杀机更盛。
不杀如何立威?
连乞丐出来要饭都要拿着一根打狗棍。
咱当这个监国,不行霸道以威慑群臣!
日后不知道要被他们欺负到什么地步!
天下想要当官的多得是。
一些官职,放一条狗上去坐着,都比人做得好。
朱瞻墡冷漠而又无情地俯瞰着群情激愤的大臣们。
“诸位大人,你们这是要逼宫吗?皇爷爷现在就在西山校场,前脚他才刚走呢!你们就要联合起来,欺本监国年少不成?你们说蔡坤其罪不当杀?呵,真是天大的笑话,目无君父,就够诛他三族的了!”
“本监国就杀他一个,他都得——磕头谢恩!”
“怎么,汝等也要试试,咱敢不敢杀尔等吗?”
啊?
朝臣们听得那是震惊不已!
特别那十几个出来求情的大臣们。
一个个也都震撼不已。
怎么?
难道连他们也要杀?
这个少年怎么敢的呀?
别说是他了,就算是陛下,那都做不到!
怎么,真当现在是洪武一朝?
这群大臣们,显然觉得法不责众。
但他们还是低估了朱瞻墡的冷血还有坚决。
“来人——!!!”
朱瞻墡一声厉喝,“将这些藐视皇权,目无君上的大臣们,全部拖出去——即刻斩首!”
“什么?”
“暴君!!!”
“无知小儿——!”
“疯了疯了……”
“我大明这是要亡了吗?”
“独夫!”
“屠夫!”
此起彼伏的骂声。
指着朱瞻墡一张张激动而又愤怒的脸。
此刻在皇极殿上生动地演绎着一幕大剧。
甚至,连太子殿下都站了出来!
“小……,监国殿下!——万万不可!”
朱高炽这个明仁宗。
最终还是挺身而出。
朱高炽一见自家小儿子,这是要将这皇极殿给染成一片猩红呀!
急急忙就赶紧出声劝阻。
小五这一刀如果真的下去……他想想就一阵后怕。
暴虐无道一词那可真就要落到小五脑袋上了!
朱高炽也很冷静!
“监国,容我这个太子说一句,国不杀诤臣,他们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直言犯谏的臣子,断无太大的过错!”
又道:
“反观监国,若要轻易滥杀大臣,定然会招致恶名!甚至还会使得朝野动荡;我大明开国以仁德治天下,以法理定江山,这是从太祖洪武皇帝就开始的,断没有随意诛杀进言臣子的说法。
”
朱高炽拿捏着君臣关系,也对自己的儿子施加压力。
甚至连国本都抬出来了。
这是摆明了一个态度!
——监国,不可杀呀!
一见太子殿下出来求情。
这群大臣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是感激涕零。
“太子宽厚怀柔,臣等感激不尽。
”
“还是太子仁德。
”
“仁君呀!”
“有北宋仁宗风范!不愧是太子殿下。
”
“太子大仁大义!”
朱瞻墡闻声不动,心底里暗暗盘算。
仔细掂量!
“锦衣卫?是我这个监国身份是假的?还是你们北镇抚司已经不打算听陛下的命令了?监国如天子,见吾如见圣,——还不快将人带出去!”
“是——!”
几十个飞鱼服的锦衣卫不再犹豫。
将哭爹喊娘的大臣们,一个个都给拖拽出去。
一连十几个。
“太子,救救我啊!”
“太子殿下……”
“暴虐之主,天不公允呀!”
“朱瞻墡你枉为太子之子!”
“你这个屠夫——!”
朱高炽愣在原地。
他不敢相信地望着小五。
一时间竟然有点儿不认识自家小儿子了。
十几个朝中大员,就这么拖出去杀了?
不说别人了,老爷子也做不到吧?
能做到的估计也只有太祖爷了!
此刻还站在这里的朝臣们,一个个都觉得浑身发凉。
每当朱瞻墡的眼神波及他们的时候!
每一个都犹坠冰窟。
冷得让人心底里发寒!
大臣们耷拉着脑袋,低着头,都害怕得不敢再出声。
朱瞻墡端坐在龙椅上。
面无表情地端起热茶来喝了一口,淡淡道:
“杨士奇,别干站着了,你老要退休前,也得做做事……说说关于海关税收的改革吧。
”
在这样一场血腥味十足的早朝中。
大明关税的问题就敲定了。
早朝一结束。
朱瞻墡并没有着急离开。
而是亲眼目送着百官们离开皇极殿。
最后才走下龙椅。
跟自己的父亲太子殿下朱高炽,相顾无言。
偌大一个皇极殿。
此时显得安静。
就父子二人。
“小五,失心疯了?”
朱高炽打破沉默。
语气里都是责备。
一肚子的怪罪!
“爹!”
“你还知道我是你爹?我是怎么教你的?真以为坐上监国的位置,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别说是监国了,就算你小子是皇帝,也要牢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仁德才是君主的本分!”
朱瞻墡叹了一口气,“爹,你是一个仁君!但难道你忘记了?宋神宗的王安石变法为何失败了吗?从上到下,从朝堂到民间,从官员到商贾,一个个沆瀣一气,将茶盐两税尽数中饱私囊!”
“偌大一个以富庶着称的大宋朝,却是各地流民遍地,起义不断!”
“连这么有钱的北宋都被官员商贾们折腾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