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1/3)
文素素与太子妃离开了朵殿,留下齐重渊他们商议。
太子妃不知被领到了何处,文素素则随着琴音进了一间宽敞的空屋。
承庆殿为一廊院式的建造,前后两进,东西两侧都带有朵殿。
正殿为垂拱殿,朵殿与垂拱殿之间用廊连接,轩敞高大,统共加起来约莫近三十间屋子。
文素素以前来过一次承庆殿,那时先帝在,她谨遵规矩匆匆扫视了几眼,如今她可能后半生都会长居于此,便看得仔细了些。
屋顶用了琉璃瓦,对着琉璃瓦的藻井。
采用了中空透明,光线可以从琉璃瓦透进来,阴雨的天气,屋内也能保持亮堂。
雪后的琉璃瓦被雪覆盖,配上厚重的酸枝木几案,又未曾摆放熏笼,屋内便阴暗而寒冷。
琴音请文素素稍等,歉意地递给她一个红铜手炉,“宫内现今比较乱,我这就让人去拿熏笼来。
”
文素素颔首道谢,从风帽里取了个钱袋塞给琴音,他愣了下,文素素朝他挤眼:“你去给我取炭,如今也得拿面子去换才行呢。
”
青书与文素素打交道多,琴音与文素素要疏远些。
不过琴音也经常得文素素的好处,他略微犹豫了下,便收起了钱袋,唤来随从吩咐了下去。
文素素道:“琴音,你与青书现在要伺候殿下,还要操持丧事,对宫中不甚熟悉,做事就事倍功半,说不定还会被人糊弄,出了差错。
”
琴音顿时苦着脸道:“娘子说得是,我与青书只有四双手,说句难听的话,连承庆殿的路都不甚熟悉,何况是做事了。
我跟青书现在就是无头苍蝇,生怕犯了差错。
”
要是在先帝丧事上出了错,小命肯定保不住了。
文素素道:“拿银子去开道。
开不了,你去求黄大伴指点。
黄大伴在何处?”
琴音眼睛一亮,道:“黄大伴在给先帝守灵,先帝驾崩时,黄大伴就对殿下提过,以后待先帝下葬之后,就去给先帝守灵。
”
文素素看向大殿的方向,道:“黄大伴如今近在咫尺,你去求他,客气恭敬些,就说宫里的事情,你与青书都一筹莫展,请他帮你们拿主意。
黄大伴陪伴先帝一辈子,送先帝下葬之后,就该颐养天年了。
皇陵清苦,黄大伴去守灵,好似殿下刻薄了先帝身边的老人。
宅子伺候的人黄大伴定都不缺,在宫里也有人手。
你们对他恭敬客气,黄大伴留下的人手,你们就可以拿过来用了。
”
琴音一拍脑袋,顿时豁然开朗道:“娘子说得是,他们都是熟手,黄大伴能安排好他们,他们能认新主当差做事,对谁都有好处。
”
他深深施礼下去,“有劳娘子指点,娘子一向以来待我的恩情,我定永铭记在心。
”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文素素并不是为了纯粹施恩,她真是为了自己。
首先是宫里的这摊子事,必须迅速厘清,毕竟她要住进来。
眼下宫里人脉最深的,除了黄大伴再无他人。
人走茶凉,黄大伴也没几年好活了,他手下的宫女宦官,定会暗自寻找新出路。
兴许有人想要争取到齐重渊身边去伺候,争做贴身内侍,或者执掌殿中省六局。
殿中省下辖六局,负责皇宫的衣食住行车马等,是除去皇城司宿卫之外,帝王身边最重要的衙门。
文素素并不反对,只要他们有本事便可。
通过黄大伴,她还能顺便摸清殿中省。
琴音去取了熏笼来,文素素将手炉还给他,“你拿着吧,跑来跑去冷,我这里有熏笼就够了。
”
琴音也没推辞,揭开手炉添着炭,小声道:“娘子,在你进宫之前,秦皇城使将查到太子妃所行之事,一一回禀了殿下。
殿下震怒,沈相与成郡王,崔枢密使都认为要慎重,事关国体,既要师出有名,又要顾忌到皇太孙。
这件事,本来与娘子无关,是沈相提出,让娘子也来,太子妃的举动,皆在针对娘子。
娘子,等下沈相他们肯定要问娘子话,娘子万要多多保重。
”
“果真是与己方便,来得如此迅速。
”文素素心道,颔首道了谢。
琴音道不敢,他还要回去当值,扣好手炉放在衣袖里,匆匆告退离开。
文素素贴着熏笼,思索着太子妃以及几位重臣的反应举动。
齐重渊还没帝王的魄力,沈士成他们是先帝留下来的辅政大臣。
先帝封文素素的用意,沈士成身为肱股之臣,肯定知晓。
太子妃所做之事,文素素留下物证人证的缘由,并非要判她的死刑,也判不了她的死刑。
沈士成既然要将太子妃之事,提到国事的高度,那他就得按照国事来办,无法指鹿为马,太过罔顾事实。
太子妃先前主动提出去皇庙,齐重渊并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