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学完全是南辕北辙的。
听到朱由检的发问,孙承宗倒是有了一些想法:“你觉得朱威这人如何?”
朱由检没有太多思索,直接开口道:“很厉害,但也很…理想化。
”
孙承宗眼神一亮:“哦?怎么说?”
朱由检对孙承宗基本是没有什么隐瞒的,当下实话实说:“如今朱威大权在握,推行改革,学生也知道,这对大明而言不算什么坏事,但是学生觉得,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朱威的改革之法,太过于直接暴力了,到处都是抄家灭族。
”
“虽说每一个抄家灭族都有绝对的证据,这样做也确实让百姓归心,但是加上收拢土地这一项,就显得动作太大,恐怕遗害重大。
”
孙承宗眯起眼睛:“遗害?什么遗害?”
“这些被抄家灭族的,大都是世家,延续富贵百年,有些并非是官场之人,只是富商乡绅,这些人其实是朝廷控制百姓之纽带,将这些人全都杀了,又没有其他人顶上,大明幅员辽阔,村镇万千,没有这样的人,很多政策并不能很好执行,若是被白莲教之类的贼人利用,恐生大错!”
朱由检说的条理清晰,孙承宗听了不住点头:“不错,你刚刚也说了,改革刻不容缓,若是你,你应当如何改?”
“一步一步,慢慢来!比如收拢天下田亩,应当先行昭告天下,并且给出补偿细则,并且给出奖励手段,例如一地先交地者,可以多补偿银钱,这样百姓的反对声音会小很多。
”
孙承宗听了之后,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反问道:“若是这般手段不行呢?”
朱由检一愣:“那就再换一种方式。
”
“什么方式?”
“额…学生暂时没有想到。
请先生指点。
”
孙承宗摇头叹气:“你的方法不能说不好,只是不能落地!土地对百姓有多重要,你的感触并不深,别看那些人都是富商乡绅,可是他们若是对土地没有执念的话,为何会兼并那么多的土地?你也说了,他们的百年积累被一纸诏书就毁于一旦,他们绝对不可能同意。
”
“所以,对于朱威这种强硬的改革手段,我其实是很同意的,只是…若是我来主导改革,我没这个胆子,也没有这个实力去这样做。
”
说到这里,孙承宗看着朱由检:“至于你刚刚说的换一种方式,就更不可取了,朝廷之政策,哪里能朝令夕改?哪怕要改,也必将是用更加激烈的方式,而非你说的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的,原因无他,朝廷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