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6章 小李博士的一天(3/3)
咯噔一声,荆明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待看清是李乐,这才松口气道,“吓我一跳。
”
“琢磨什么呢,这么入神。
”李乐凑手,拿起线装书,翻过来看了眼封面,只见泛黄纸页间竖排着“鼠璞”二字,“这书名古怪啊。
”
“南宋戴埴,写的鼠璞,书名暗藏典故,郑人称未琢之玉为璞,周人却称未腊之鼠为璞,看似同名,实则异物。
”
“听着可不像什么正经书。
”
“算正经,实则是要掘出些源流根底来。
戴埴这个人,专爱钻牛角尖,爱考证经史中的疑难问题以及名物典故,也爱考证些鸡毛蒜皮之物,譬如不倒翁缘何得名,螃蟹何以名无肠公子。
”
荆明伸手,拿过李乐手里的书,书页翻动间,给详细解释着,“不过,这书虽仅九十八条札记,在当时,却像手术刀般剖开经史里的一些迷雾。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诸如考辨麟趾,非祥瑞实为衰世之兆,揭诗序中高子灵星其实是后世讲师附会,还有驳正时人对荀子性恶论的曲解,指其与孟子性善实为互补。
“
“还有这儿,你看,”荆明指向写着“楮券源流”的一条,“剖析庆元、开禧年间纸币滥发之弊,今人研究南宋经济危机,仍奉此为关键史料。
”
李乐恍然,“敢情这鼠璞二字,还有这层意思。
”
“嗯。
”荆明点点头,“提醒学人,一须辨名实,二须重实证。
名实之辨,古今同慨啊,诶,你这是啥?”
“月饼,这不过节了么,郭铿,我表哥,从羊城那边买了不少,让人带过来的,给你两盒。
”
“哟,谢谢啊,啥牌子的,莲香楼?”
“羊城的一家老字号。
”
“没有五仁的?”
“粤式月饼,哪有五仁的,你想吃?明年我给你搞点儿姑苏的鲜肉月饼?”
“算了吧,鲜肉的,一听名字就和肉粽子、咸粽子一样,实属异端。
”
荆明打开月饼,看了眼包装,“蛋黄莲蓉,挺好,挺好。
”
说着就撕开一包,掰了开吃。
“嗨嗨嗨,你这就吃了?”
“废话,我又不像有些人,一盒月饼还得流转,你送我送他,最后又到你手里。
该吃就吃,体现月饼的食品属性。
”
荆明吃了几口,咂么咂么滋味儿,“好吃。
”
“你别都吃完了啊,回家给桃桃姐尝尝。
”
“知道知道。
”
“行了,你慢慢品,我走了,一会儿上完课,还得给脏师兄送去。
”
“那你可找不到人。
”荆明笑了笑。
“咋?”
“浪去了呗,还能干啥?”
“上哪儿浪去了?”
“中秋,去看钱塘江大潮去了。
”
“单枪匹马的浪?”
“你觉得呢?”
“得,这回又是哪儿的?”
“不知道,只听说是个北舞的老师。
”
“好么,这浪劲顶的。
”李乐摇摇头,“算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还有杜师兄他们。
”
“诶,还有个事儿。
”
“你能一次说完不?”李乐又从门口转回来。
荆明把手里的月饼塞嘴里,从抽屉里摸出一份红头文件递过来,“北峪村那边的。
”
“啥?”
李乐接到手一瞧,“燕京北峪村金代兴真宫遗址整体保护规划?这是下来了?”
“嗯。
”
翻到后页,李乐看到写着,“规划对象。
兴真宫遗址文物价值的载体,包括遗址本体、遗址环境、可移动文物。
规划范围,包括兴真宫及其相关环境,面积约123.56公顷......”
“好家伙,这就是把北峪村都包含在里面了?”
“对啊,有了这个,以后除了北峪村落,其他范围,都不能大兴土木了。
”
“成,挺好,这下,我那干舅舅,心里就算有底了。
”
“可不。
”
“那个第二批古村落的认证下来了么?”
“年底吧,我那个师弟给透了底儿。
”
“明白了。
”李乐点点头,“等忙完这几天,趁着国庆有时间,咱们一起去一趟,也得看看那边的民居改造进度怎么样了。
”
“成。
”
“真没事儿了?那我可就真.....诶?”
李乐笑着,从兜里摸出手机,看了眼号码,接通笑道,“诶,当当姐,咋了?准备回来过节啊,我奶奶可说呢,今年中秋,布奶奶要来燕京,一起.....哦?你说那个谁怎么了?”
喜欢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请大家收藏:()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