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2/3)
买这个大院子欠下的六十万。
也欠了两年了,今年底提前还一笔。
用国内旅行社和电器行挣的钱。
反正她暂时不打算扩张了。
另外,等海外的旅行社都扭亏为赢了,也陆陆续续汇外汇回来,兑现承诺。
老徐笑了起来,“那恐怕是哦。
你的资产如今是海外居多嘛。
你要是跑了,华国在海外又没有执法权。
说来,你能贷到那么多款项,就证明改革开放的决心不会轻易改变才是。
还有,这严打不就是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么?”
“知道归知道,但有些事官方没有明说就还是心头悬吊吊的。
别忘了,牟其中还关着呢。
算了,不和你说了。
咱俩对坐着说,越说心头越不踏实。
等会儿饭点,我让赵晓丹过来拎饭菜。
”
“好!你们就俩人,给你们做三菜一汤得了。
节约点!”
于朵失笑,少吃一个菜能节约到哪儿去?不过,确实没什么胃口。
她觉得还是顾朝暮这样挺好的。
他只拿了股份,不再参与经营了。
而且还进了那样的好单位。
如果能慢慢做到技术大拿,那估计真的什么风波都波及不到了。
搞两弹一星那些人,在两弹没爆、卫星没上天之前,都是有人保护的。
顾朝暮看她蔫蔫的,也没什么话好安慰。
如今确实是人人自危。
谁也没有准话可以给人。
就他爸和常伯伯也只能说让走一步、看一步。
不过,到1983年11月15日,事情终于有了明确的变化。
新华社将一篇内参改写的长篇通讯向全国发了通稿。
总书记□□邦对该内参做了批示:“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的精神值得提倡。
对于那些对工作松松垮垮,长期安于当外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企业领导干部来讲,步鑫生的经验应当是一剂治病
的良药”。
各地所有党报都在头版甚至头版头条予以登载。
于朵很敏锐地察觉了这是要推出改革开放的英雄!
她对顾朝暮道:“你把这篇内参找给我看看。
”
顾朝暮点头,“连同这个人的其他事迹也收集一下最好。
”
他在新闻线上也有熟人。
大院子弟嘛,就是发小多。
各行各业都有发小在干。
很快就把步鑫生的事迹搞清楚了。
海盐县衬衫总厂按所有制身份属城镇集体企业,其前身是1956年组织起来的缝纫合作社。
直至1975年,全厂固定资产仅2万多元,年利润5000元,职工连退休金也领不到。
1977年,步鑫生任厂长。
这个裁缝出身的精瘦男人很快亮出了火药味十足的一整套改革“杀手锏”: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大锅饭没了;庸懒的职工毫不手软被辞退,铁饭碗砸了。
工人骂声不断,厂子的效益却越骂越好。
不喜欢循规蹈矩的步鑫生出手招数件件劲爆,十分抓人眼球。
当时海盐县委县政府只有一辆北京吉普,而他们厂用来接送客户的小轿车就有五辆;
步鑫生常常坐飞机去外地参加订货会,这在当下是县团级领导才能享受的待遇;
厂里有厂标、厂徽、厂服、厂歌,举办一年一度的厂庆。
还有全国服装企业第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时装表演队,漂亮姑娘一大把。
于朵看过长舒了一口气道:“这是个人物啊!党报头版头条登这个人的事迹,这说明上头改革还是一如既往看好的啊。
”
这样的人,确实比牟其中那样的倒爷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