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正文完结(1/3)
人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如果能事先预测到的话,也许这个世界上会少很多悲剧。
在宋老家吃过晚饭,饭馆老板见天色还早,他怕晚上下雨了明天回不了乌汤镇,在确认颜颂和摄影师不跟他一起回去之后,他就一个人回了乌汤镇。
颜颂来之前就做好了会在这里住几天的打算,因为中途太远,路上也不好走,来去一趟不方便。
宋老答应拍视频,她和摄影师就留了下来,两个人都住在老宋家二楼的两间客房里。
老宋媳妇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其实她跟凌旋差不多大,看起来却比凌旋老很多,是个善良朴实、干活麻利的农村妇女。
山里的夜晚很静,颜颂和摄影师今天过来的时候,在车上呆了几个小时,两个人都有些疲累,所以晚上也没有开始采访,听宋老聊了聊他年轻时候的趣事,就纷纷回房休息。
七点多的时候,她接到了苏佑言的电话。
“颜颂,我到了乌汤镇。
”
颜颂翻了个身,轻声笑道:“抱歉苏医生,我现在不在乌汤镇。
”
苏佑言了然:“出去找素材了?”
颜颂“嗯”了一声,“和摄影师出来拍视频,宋老答应了我们的要求,我准备跟拍他做油纸伞的全过程,第二个视频内容定的就是这个。
”
苏佑言将酒店房间的窗户打开透气,又问道:“那什么时候回来?研讨会开完了,我这段时间没什么事,可以在这边待几天。
”
“顺利的话可能呆几天就能回,宋老最近身体状态不错,赶一赶应该能赶出一把油纸伞来,不过他们都说晚上有雨,不知道雨天能不能去山上砍竹子,下雨的话,下山的路滑我们也回不去,太危险了,一不小心就要掉到悬崖下面去,没有司机肯走。
”
苏佑言调出手机天气预报看了眼,乌汤镇这边天气预告晚上十一点多有雨:“需要我过去吗?”
“不用了,我一个人能行,苏医生你好好在乌汤镇休息两天,那边美食很多,风景也好,还可以泡温泉,清水桥那边是古风一条街,商业化特别成熟,值得你好好逛逛。
”颜颂打趣。
“那好,那我就边逛边等你回来。
”
“行,回见。
”
挂了电话,颜颂翻看了下手机备忘录里的采访内容,她想了想,还是在微信上联系了张台长,虚心向她请教一份合格的采访稿,应该具备哪些内容。
张台长没有敷衍她,非常认真的给出了专业意见。
颜颂一边点头,时不时回应一句,一边快速把张台长说的这些内容添加到手机备忘录里。
等她搞完这些,才关灯睡觉。
晚上□□点的时候,天上下起了雨,开始是小雨,到了后半夜,雨势渐大,噼里啪啦好像没完没了一样。
颜颂的房间靠窗,她有些认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意识正模模糊糊间,听到外面雨砸在树叶上的声音,她心一松,终于睡沉了,一夜好眠。
第二天早上六点,她被手机闹钟叫醒。
之所以把闹钟定在六点钟,是因为颜颂还没摸准宋家的作息时间,五点太早,而七点太晚,六点不早不晚,符合做客之道。
从小凌旋便教导她,在别人家做客,要尽量让自己的作息时间贴合主人家,如果睡到太晚起床,主人家不好安排早餐,让主人家全家等你一个人,或者是主人家先吃都不好。
起床的时候,颜颂看了一眼窗外,大概是下雨的原因,天居然还没亮,雨也没停。
她在二楼的卫生间洗漱完下楼,一楼客厅的液晶电视里正播放着太极音乐,不过声音很小,颜颂在二楼没听见,宋老和老宋父子俩正在练太极,老宋媳妇在厨房烧火做早餐。
老宋见她下来便停了下来,关心道:“颜小姐这么早就起床了?怎么不多睡一会儿?是不是我们吵到了你?”
颜颂忙摇手:“不是不是,是我习惯了早睡早起。
”
宋老向她投来赞许的眼神:“早睡早起身体好。
”他对着颜颂招招手,“过来一起练。
”
“好的,宋老。
”颜颂起身,三两步走到他们身边,跟着他们一起出拳比划。
宋老停下来给她点评了几句,“小姑娘你是不是学过?还挺有模有样的。
”
“我爷爷也喜欢练这个,他早晚都练,我在家的时候,他也喜欢逼着我跟他一起练,说是锻炼身体。
”
长辈们都喜欢乖巧听话的小辈,颜颂性格好,很能俘获长辈们的欢心,宋老也不例外,三言两语就被颜颂收服了。
快七点的时候,摄影师扛着他吃饭的家伙下楼来,老宋老婆看他也起床了,开始摆饭,大家都坐上了桌。
早餐是豆桨和老宋老婆自己包的肉包子,原材料都是自己地头长出来的,闻起来就香。
颜颂喝了一口豆桨,她看了看外面,回头问老宋:“叔叔,这外面下这么大雨,咱们今天能上山吗?”
“不下雨当然是最好的,下了雨也没什么关系,竹子外面湿里面不湿。
”老宋道,“你们时间紧,时间不紧的话,等两天地上干了再上山更好。
”
摄影师当然是希望越快越好,山里太清静,住个一两天他都觉得无聊,不过他的想法不重要,还是要看颜颂怎么安排。
颜颂也希望越快越好,苏医生人已经到了乌汤镇,还等着她尽快回去,好带她去考查第三个视频内容的素材。
既然赶时间,那吃过早饭,老宋便准备带着颜颂和摄影师上山,好在竹林离宋家不远,咬牙坚持坚持就行。
可是雨太大了,山里风又大,颜颂撑着伞刚走出去,那风雨就直往她脸上来,密集打在她脸上,她眼睛都睁不开,一个不注意,伞就被掀翻在地,又被风吹的老远,追都追不回来。
摄影师也没好到哪里去,他的工作是跟拍,手里扛着摄像机,根本顾不上伞,镜头上溅了雨滴,拍出来的效果也不好。
老宋毕竟在山里呆惯了,情况比他们两个人好不少,一路走出去老远,发现两个人没跟上,这才又折了回来。
宋老年纪大了,选竹子砍竹子这种苦力活自然是儿子帮他做,他站在屋檐下,看着天上的大雨,皱了皱眉,对着进来的老宋道:“今天别去了,这雨下的有点奇怪,山上不安全。
”
老宋应了声,脱了身上的雨衣雨裤,才对颜颂道:“颜小姐,今天雨太大了,山上危险,你看要不停一天,明天再看?”
颜颂这会儿也没了心思,她也不想耽误这一天的时间,但这雨下的太大路都没法走,只能点点头,“好!”
但颜颂做事就是这样,没想好之前不会轻易开始,开始了就会很努力,她想了想,回头问摄影师:“如果我们先拍油纸伞的制作过程,后期再去山上补拍选竹子,顺序错乱了,对你后期剪辑会不会有影响?”
摄影师正从他工作包里把镜头拿出来一个个擦干水,闻言回道:“没所谓,剪辑的时候把后面拍的竹子片断放到前面就行。
”
“那好,那我们今天也别耽误了,我们就在室内拍油纸伞的制作工艺。
”她说完看向老宋:“宋叔叔,家里还有做油纸伞的竹子吗?”
老宋点了点头:“有的有的,这些东西我们家里都是常备,就在一楼厨房旁边那个材料间。
”
颜颂又看向站的稍远一些的宋老:“宋爷爷,那我们今天就在您家拍您制作油纸伞的过程,您看行不行?”
“好啊!”宋老笑咪咪,“小姑娘年纪不大,做事认真,挺好挺好。
”
材料间有很多半成品,摄影师架好机位,颜颂作为采访者,当然要出镜,不过这期视频她不是主角,摄影师把镜头更多的给到了宋老和宋老手里正在制作的油纸伞。
伴着门外的雨声,在颜颂的提问下,宋老一边做着油纸伞,一边娓娓道来。
宋老说:“油纸伞是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日本的和伞,是我们唐朝时候传过去的,那时候还不叫和伞,叫唐伞,后来才叫的和伞……”
颜颂点了点头,镜头里她专注的看着宋老,听他说话,见他有新的动作,不时插问一句“宋老这一步是在做什么?”
她以提问的方式,间接做技术解说。
油纸伞做好以后,宋老用编织绳和颜颂早就准备好的紫玉,给伞打了个漂亮的玉穗,这才收起来,把伞递给颜颂,“小姑娘,答应了给你做一把伞,现在做好了,你看下喜不喜欢。
”
颜颂爱若珍宝的接过,她今天为了录视频,特意换上了一套烟紫色汉服,为的就是和这把新油纸伞配色。
她对着机位,将油纸伞缓缓打开,烟紫色的伞面,做的是渐变色,远处桥上有一个古典美人,撑着一把天青色的伞,朦朦胧胧间看不清容貌,只是感觉很美。
这幅画是颜颂的一个粉丝,赶了两天工,才赶出来送给她的,她觉得意境好,征得粉丝同意以后,就拿来做了这把伞的伞面,正好呼应第一个视频的意境。
颜颂撑着伞转了几个圈,等摄影师跟她比了个“ok”的手势,她才停下来。
镜头最后,是宋老的总结陈词,颜颂问道:“宋老,最后,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
宋老沉思了一下,才道:“日本在很多仪式里都会用到和伞,所以从我们这里传出去的东西,反而被他们在全世界发扬光大,而在我们华朝,油纸伞这个东西,毕竟是小众,只有喜欢汉文化的人,才会去接触他,国外的人知道的就更少。
希望我们的油纸伞,将来有一天也能发扬光大,走向全世界。
”
录像到这里就结束了,颜颂上前和宋老握手:“宋爷爷,谢谢您,今天辛苦您了。
”
“不辛苦不辛苦,你们才是辛苦了,做这种事情又没有什么好处,你都是自己拿钱在贴补。
”
颜颂笑:“我们在祖国长大,现在有能力了,总要为祖国做点事情,反哺社会嘛!”
他们中饭吃的比较晚,吃完以后,大家坐在客厅喝茶聊天,等歇的差不多,才由老宋带着,去参观他们存放在三楼的油纸伞作品。
三楼整层楼一半的位置都被他们拿来展示油纸伞,摄影师举着摄像机,一路跟着颜颂的视角,将那些漂亮的油纸伞都录进了视频里。
中饭吃的晚,晚饭大家都有点吃不下,所以老宋老婆就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