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2/3)
据说来表达,资料从古代拿回来,要破旧一些的。
回村里之前,苏杏在工作室附近较偏僻的绿化小树林拍了几张照片。
包括一些特定位置,那种未来几十年内没有较大改变的地方通通拍了一遍,然后晒出照片来。
因为她要退掉g城的出租屋,两个月了,颜姨婉转地告诉她有人对这套房有兴趣,对方愿意等苏杏期满再走,如果能早点就更好了。
谁会嫌钱扎手?虽然对方信誓旦旦地说不反悔,还交了两百块订金。
可人心易变,两百块跟房租没法比,若房子丢空几个月,颜姨得心疼死了。
房东为人不错,苏杏不想看她着急,便遂了她的意。
先到商场买了一堆日用品、大箱的零食和给周家人买了补品、玩具等手信,在出租屋走捷径搬回苏宅,然后打扫房间卫生。
第二天,等颜姨过来检查一遍,一手交还钥匙,一手交还押金,苏杏正式告别都城生活,轻装离开这座城市。
郁闷的是,这次她得一路坐火车转客车回去,足足花了一天时间,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到梅林村。
俗话说,龙床不如自己的狗窝。
苏杏站在院里环顾四周,心满意足地伸了个懒腰。
不过,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同一个地方呆久了,总会发生一些矛盾令人抓狂。
先是邻居问题,她家右边的几栋土坯房全被铲平了,不知哪天开始,拉建材的车辆、一批工人陆续进村,搞大工程似的。
苏杏见周叔常在边上溜哒,貌似和工人们聊得挺开心,便找他问个究竟。
原来是有人买下那边一大块地方准备建一栋休闲馆,有吃有住那种,忒有钱。
“这里能买卖?”苏杏蹙眉。
周叔最近的心情特别好,笑眯眯地说:“地肯定不行,房子可以。
这里的三条村都可以,但有一个条件,不管你那里的,想买房子必须在当地落户。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云岭村的真正居民只剩下周家了,不,现在又多了几户。
“几户?”苏杏略惊讶。
“可不是,”周叔回头看了看正在忙碌的工人们,笑道,“听说盖那什么馆要花很多钱,所以几个人合股,另外一个人要盖栋小别墅。
呵呵,咱村要热闹了!”
村子兴旺发达,老人高兴万分。
这一点苏杏能理解,却不似周家人那般高兴,不喜不悲。
以前她经常在楼顶工作,现在不了,虽然隔得远,总觉得灰尘滚滚呼吸不顺畅,所以她一般回书房工作,偶尔在凉亭。
自从隔壁有工程,苏杏以为清静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其实不然,人家都在白天七点开工,傍晚五点就停止一切劳作回家休息,据说有车过来接送,特有人情味的老板。
经过一段日子,她渐渐习惯了白天的吵闹,晚上照样睡得香甜,稍微安心。
可是,命运总爱跟人开玩笑。
先是一个白姨,后是一位妙龄少女,现在又有一大批外来户入村。
何玲一家的心思开始活络,在外边逢人便说云岭村有多好,还拍了彩页贴在店门口大肆宣传,俨然云岭村的代表。
尽管村里有诸多不便,居然真让他们说服两三批游客进村参观游玩。
吃住皆在周家,上山摘菜摘果,体验农家的田园生活。
那些游客见苏宅古朴素雅,兴冲冲地要求租住苏宅,哪怕只要一间客房。
苏杏当然不肯,断然拒绝。
游客顿感扫兴,纷纷向何玲投诉。
何玲一听,立马过来找苏杏商量。
“玲姐,我早说过,当初看中这里是图个清静,受不了热闹。
跟村里人聊聊天还可以,招呼客人那是绝对不行。
最近几天我连门铃都想拆了,吵得我头昏脑胀……”
游客暂时不算多,但也够呛的。
尤其带着熊孩子过来的人家,经常跳起来按门铃玩,她一开始以为是周家人来了,白跑了几趟。
气人的是,那些恶作剧的熊孩子一见有人开门立马跑得老远哈哈大笑。
有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