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2/3)
望远镜一照,全是孙铁锤、狗剩、羊蛋、骆驼、磨凳这帮人。
里面还有朱武干。
37摇光星
勺把山象征北斗星的斗柄,天文学上命名为摇光星。
虽然排在七颗星的末尾,但它又象征着另一种意义的打头阵,所以也叫破军星。
这是草老师在小学课堂上讲的。
草老师说,这个斗柄指向东方,就是春天;指向南,就是夏;指向西,就是秋;指向北,就是冬。
因此,北斗村上过学的娃娃,晚上抬头都能喊叫:“噢噢噢,那就是我们勺把山!”还能根据摇光星的指向,说出春夏秋冬来。
这颗星可大着呢,有六个太阳那么重,是七百个太阳的亮度,就是离我们远了些,需要走一百零二光年。
一百零二光年是个什么概念呢?草老师说,太阳离地球一点五亿公里,它的光照射到地球需要八分二十秒,摇光星可想而知。
但我们村就非常幸运地对应着这颗恒星,希望你们当中将来有在各方面都能“打头阵”的人物。
这村里还真没人在外面打过啥头阵,孙铁锤家亲戚虽然在省城当处长,但不是本村人。
有人笑话说,除了温存罐挃了冷活,端直跑到省上领导的车前告过状外,还真没发生过惊天动地的事,也没出过挃活人。
早先安北斗考上大学,有人说可能会挃活,没想到,到现在还是“凉棒”,连正股级都没混上。
但今晚,北斗村要挃大活了。
不仅要来两个省部级、九个厅局级、三十一个县处级,而且科级都成了“跟脚驴”。
正式消息是下午四点通报到孙铁锤这一级的,如果不是要来勺把山,只怕人走了,他也未必能搞清来了些什么角色。
南归雁自昨晚就不断地接到通知,每次都不一样。
来的领导数字也一变再变。
省上厅局级一会儿说来六个,一会儿又是九个。
市县也跟着变。
先说市委书记来,后说市长也要来,副市级和部门领导自是跟来一串。
县上不仅要对口接待,而且还需增强服务保障,科级以下上人无数。
直到下午四点,才有了相对准确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名单。
反正一共来四辆考斯特,另外还有十几辆安全保障服务用车。
这大的世事,好在县委、县政府办公室一早就来了人。
中午,市委、市政府两办负责人也到了。
主要接待都由市、县两级负责。
镇上的任务,首先是安排好一顿饭,要求必须“四菜一汤”,不能超标,但也不能不像样儿。
市、县四办主任与南归雁一道研究了几个小时,才把“四菜一汤”搞定:第一道是当地板栗炖土鸡,鸡头、鸡脖子、鸡屁股、鸡爪子都不要,外加木耳、牛肝菌;第二道是臭鳜鱼,围一圈清蒸黄花,据说是部领导的最爱,刚好县上也有一家安徽人开的小店;第三道是东坡肘子,碗底垫糯米糕,外围生菜、花椰菜加鹌鹑蛋,这个是省上领导的偏好;第四道要一份素菜,考虑来考虑去,还是弄了个素八样乱炒,食材涉及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汤是清炖王八汤,放大枣、枸杞、天麻、红参若干。
主食也准备了四样:馒头、米饭、刀削面、燕麦疙瘩。
方案一定,就立即打电话让县副食公司经理亲自押送有关食材、大厨和面点师傅朝北斗镇赶。
其余就是安排临时歇息的地方了。
领导说了,不专门汇报,也就不需准备会议室。
在车队进入北斗镇地界时,南归雁上到一号车,边走边介绍情况。
关键是在县上车队出发前,王中石书记又亲自给他打了电话,说部省领导看完晚会后,要直奔下一个县城。
这样北斗村就成了必经之地。
南归雁立即想到了温如风。
这不朝枪口上撞吗?刚好勺把山今夜也点亮了,山形还特别漂亮,领导一旦来了兴致,要下去走走,岂不麻烦大了?他在出发到镇界接待以前,紧急召见了朱武干和村里的孙铁锤等相关人员,不仅布置了领导所经过路线的接待任务,而且还特别叮嘱了温如风的事。
孙铁锤把腔子拍得啪啪直响说:“放心南书记,他温存罐连领导的毛都见不到。
必要时我就把驴日下的捆起来了!”南归雁立即制止道:“不敢胡来!看住就行了,不能用非法手段限制人身自由,这是底线。
”孙铁锤非常轻松地一笑说:“包在我身上了!”然后,他们就各自分头行动了。
对于孙铁锤来讲,这也是北斗村千载难遇的特大喜讯。
啥时这么多大领导能经过一回村上?就是不下车,忽地开过去,也得走十几分钟啊!更何况他这次在勺把山“点亮”上,特别用心费力。
听说别的山都是方圆一公里安三十个灯泡,他就让安了四十个,明显比别人亮堂许多。
勺把山这次真是要“打头阵”了!当然,灯泡质量另讲,反正这是南书记的工程,他必须让南书记满意。
至于能亮多久,那要看南书记“过渡”多久了。
不定下一任来,又让放孔明灯哩。
本来他们在晚会上都有事。
接到紧急指示后,孙铁锤立马让羊蛋、狗剩、骆驼、磨凳几个平常跟他跑得欢的,快速朝村里赶。
可这几个不仅要“锄草”“插秧”,而且还要光脊背“背媳妇回娘家”,他们可喜欢这一段戏了。
孙铁锤说:“背垂子呢背,这事比天大,回!”他们就跟孙铁锤跑了。
气得总导演一个劲地骂:“一群天底下少见的野百姓!乌合之众!”
回到村里,孙铁锤和朱武干先带人把领导要经过的路线齐齐勘察一遍,一些破旧的房子晚上倒是看不见,糟糕的是公路沿线田畔上,几乎十几丈远就是一个粪坑,不仅严重影响美观,而且臭气熏天。
平常月亮地里,粪凼都是明晃晃的,山再一点亮,搞不好还能看出倒影来。
这是北斗村人老几辈的务庄稼法宝:家家都在田间地头挖几个水坑,不仅积雨积雪,也攒粪攒肥。
尤其是在芒种前后,又都给粪凼里添了家粪、牛粪、猪粪、鸡粪,是等麦收后种毁茬庄稼用的。
谁都知道这一坑坑混合物沤烂在一起,浇地、追肥是一顶一的好料。
可今晚这些好料都成了北斗村的“臁疮腿”“牛皮癣”。
孙铁锤指挥动员起在家里看门的六十五岁以上老者,立即用苞谷秆、柴火垛甚至烂炕席,朝上面铺。
家里没人的,他亲自动手跟狗剩这伙人到处挖抓东西往上盖。
直到把沿公路边上的粪凼全部掩饰完毕,才准备治理温存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