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1/3)
☆、43.第43章
“夫人,这是沈府的明月姑娘写的书信。
”
沐萦之接过书信,吩咐白福先去接人,粗略扫了一眼书信,说的都是那女先生的姓氏、祖籍、家中人口等事情。
看着那女先生的名字,觉得有些眼熟,但又不知道是像谁的名字。
书信还未看完,白福便带着一个二十来岁的白净女子上来了。
早先听沈明月说女先生在她家中做了许多年,还以为会是三四十岁的,没想到这么年轻。
她身上穿是蓝裳白裙,料子看着十分一般,但整个人收拾得干净整洁,兼之五官端正俏丽,脸上的神情大气淡然,令人心生好感。
“将军夫人。
”见到沐萦之,她便躬身行了一礼。
沐萦之见她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书卷气息,应当出身不低,且家学渊源。
“先生不必多礼,敢问先生如何称呼?”
“冯亦倩。
”
“冯先生。
”沐萦之微微点了头,“想来明月已经跟你说过将军府的情况了。
”
“是,沈姑娘说,是教授府上两位姑娘识字。
”
冯亦倩一言一行都有礼可依,但眉眼间不卑不亢,沐萦之并未与她说过多少话,在心里就已经认可她了。
“识字只是其一,将军的两个妹妹出身苦寒,自幼无人教导,如今入得高门,老夫人和将军都希望她们能知书识礼。
”
冯亦倩沉吟片刻,“诗书礼仪不是一日功夫就能成就的,我会琢磨一下从哪里开始讲起。
”
“我想过了,玲儿和珍儿年纪都不小了,或许一两年就要出嫁,不能像寻常官家小姐那样慢慢开蒙循序渐进,单只学一样就好,冯先生从明日起先给她们讲《论语》,一日一篇或半篇,边认字边释义。
”
人或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礼义廉耻无不出于《论语》,通了《论语》,也就通了礼、辨了义。
听了沐萦之的话,冯亦倩似乎眼前一亮,看着沐萦之的眼光与方才有了不同。
“夫人所言甚是,枉我教学多年,还不及夫人见识高远。
”
“先生不必自谦,两位妹妹的功课,就交由先生负责。
她们俩不小了,也有些脾气,还请先生多担待些。
至于先生的酬劳,比沈府的再多两成,如何?”
“多谢夫人,只是……”冯亦倩的神情看起来有些为难。
“先生有话,不妨直言。
”
冯亦倩赧然一笑,“我只是觉得夫人决定的太快,或许该再考量一下。
”
“我与明月交情很深,她引荐的人,我自然信得过。
”
“我不知沈姑娘有没有跟夫人说过我的家世。
我是跟夫君和离过的妇人。
”许多高门大户,对教导姑娘的先生,对家世是有要求的。
这也是她这次回京,迟迟没有找到主家的原因。
逼不得已,她才向沈府求助。
沐萦之淡淡一笑,“这有什么,夫家既肯签放妻书,自是以和为贵,两不相干。
”
听到沐萦之这么说,冯亦倩亦是一笑,似乎料到了她会这么回答,继续说了下去,“跟他和离后,我便来了京城,两个孩子都留在了夫家。
我母亲与沈夫人有些交情,她怜我孤苦,便容留我在沈府给几位姑娘启蒙。
前阵子我遇到了一个同乡,说我前夫遭了意外已经没了,两个孩子都在小叔家里,吃不饱穿不暖,我才辞了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