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大喜⑥(1/3)
在众人的盼望中,大军终于在八月十一日,即将到达京城。
城内从昨夜子时起,工部和九门步军巡捕营的人,就开始打扫布置街道。
并在地上撒了一层细湿黄沙,免得马蹄踩踏时,扬起灰尘。
到了卯时,开始净街。
从北城门到紫禁城的神武门,插满了五颜六色的金龙旗,身穿黄衣的带刀侍卫,三步一哨,把看热闹的老百姓阻隔在了主道两边。
辰时,留守在京城的官员聚在北城门外,迎候凯旋归来的太子以及诸皇子。
这日,天气晴好。
湛蓝色的天幕上,偶尔飘过朵朵白色的浮云。
瓜尔佳琉璃站在人群里,朝着城门口张望。
想到马上就能看见未来的郎君,心里既兴奋,又有些情怯。
将近巳时,自城外隐约传来“轰轰轰”的马蹄声,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沉闷。
众人正翘首以盼之际,声音突然消失了,城内寂静得能听见不知从哪传来的乌鸦“呱呱”声。
在众人的急切盼望中,不知道过了多久,马蹄声重又响起。
明黄色的龙纹伞盖率先出现在城门口。
紧接着身着正黄旗金甲的太子,带领身着各旗盔甲的皇子们,以及八百名年轻的精兵亲卫,列队隆隆而过。
庄严肃穆里带着冲破云霄的力量,宛如初生的骄阳般充满阳刚之美。
“打头那个就是太子爷吧?”路边有人忍不着了,小声和旁边的人说话,“长的可真快。
我上次见他,只到我腰窝那么高呢。
也是穿黄色的衣服,神气的很。
当时,我还在想,小时候长的好看,长大了可能就长歪了。
没想到,这大了大了,比小时候更神气。
”
“瞎说吧,你什么时候能见着太子爷?能见着小九爷就算是你有眼福。
”
“谁敢说这谎话!那年腊八节,他和大贝勒爷在白塔寺门前施粥,还有皇后娘娘。
那时候皇后还不是皇后,是贵妃。
穿的是男人衣装,像是江南的风流公......”
“胡咧咧什么。
”接话的人,用手肘碰他了一下,阻止他,“当心被人听到,拉到菜市口砍头。
听说皇家的暗探无孔不入。
”
“嘿,大喜的日子,万岁爷肯定是格外开恩,不会计较这点小事......快看快看,穿蓝色盔甲带红边那个就是大贝勒爷。
小时候长的俊着呢,就跟个小姑娘似......哎哟,怎么破相了......这伤着哪儿不好啊,伤着脸......”
瓜尔佳琉璃的目光,从那个光芒四射的人身上,恋恋不舍地移向了他身后穿蓝甲的大阿哥。
看到左鬓边一道长长的伤痕。
心里忍不住哆嗦了一下,这要是再重一些,不得把脑袋劈两半啊!也就是在这时,她才意识到,他们这些人是去打仗,是去和敌人拼命,而不是游山玩水。
想到这些少年人,都是太子爷的兄弟们,将来也就是她的兄弟们,心里油然升腾出无法言表的自豪。
直到仪仗队渐行渐远,人群朝着神武门的方向移动,她才彻底回过来神。
“姑娘,我们是回去,还是也去神武门看啊!”
“当然是去神武门!”瓜尔佳琉璃拉着她的贴身丫头,就往人群里挤,“皇上皇后会在神武门迎接他们,咱们去看看皇后娘娘。
”
此时此刻,佟宝珠身着金龙纹的皇后冠服,和康熙并肩站在城楼上。
看到庞大的仪仗队伍终于出现在官道的尽头,她目视着前方,小声道:“皇上,他们回来了。
”
“嗯。
”康熙执起她的手,微侧着身子,低声问,“皇后给太子的信里,写了什么?”
“什么时候?”
“最后一封信。
”
“跟前面那几封差不多,日常问候的话。
”
“朕不信。
”
飘扬着各色旗帜的仪仗队伍,像是一条彩色缤纷的河流,朝着这边涌动,越来越近。
佟宝珠斜了康熙一眼后,轻声说:“皇上又忘了?不论是君臣,还是夫妻,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尊重彼此的秘密。
”
“皇后有秘密?”
“没有。
”
“那你刚才说秘密。
”
“一封日常问候的信而已,称不上是秘密。
可写信,是一件很私人的事。
皇上应该尊重,臣妾的私人空间。
”
“皇后总是有道理,朕不跟你抬杠。
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康熙笑呵呵道。
朕想知道的事,你不告诉朕,朕也一样能知晓得一清二楚。
火漆封口而已,能做到拆开后,再完整无缺封上的人,多的是。
你给太子和几位阿哥写的每一封信,朕都先过了目,确认没有任何不妥之处,才让他们发出去。
佟宝珠看着康熙得意的神色,笑而不语。
男人啊!常常自认为自己很聪明,认为女人就如他的江山一样,在他的掌控之中。
岂不知,女人大部分时候也许是在装傻装笨装迷糊。
她会不知道,康熙可能会偷看她写给别人的信?她若是不想让他知道的事,就不会走兵部的文书一起送了。
她是众皇子的嫡额娘,有关心爱护他们的责任,也有教导他们的责任。
她心思坦荡,对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她都不怕康熙知道,也不怕世人知道。
金色的阳光倾洒在街道上,各色盔甲在阳光里反射出层层亮光,浩浩荡荡、绚烂夺目。
典雅深沉的鼓乐响起,奏的是《朝天子》。
佟宝珠转脸,看着康熙笑道:“臣妾为皇上自豪。
”
“嗯?”
“这份凯旋入城的荣耀,本该属于皇上。
皇上却给了孩子们,其心胸气度,千古难遇。
臣妾为有这样的一位郎君,感到无比自豪。
”
“哼!”
康熙二十八年八月,皇太子胤礽率领诸皇子以及朝中重臣亲征葛尔丹,大胜而归。
康熙皇帝在神武门迎接,宣诏。
封大皇子胤禔为郡王,赐字“直”;三皇子胤祉为郡王,赐字“诚”;四皇子胤禛为郡王,赐字“雍”;五皇子胤祺为郡王,赐字“恒”。
各赏银三千两。
封六皇子胤祚、七皇子胤祐、八皇子胤禩、十皇子胤俄为多罗贝勒,各赏银一千两。
自即日起,皇子以及朝臣见到太子行君臣之礼。
九阿哥站在人群里,看到十阿哥领旨谢恩了,还没听见自己的名字。
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听漏了,于是问身边的銮仪卫:“听到小爷名字了吗?”
銮仪卫摇摇头。
看着九爷的小脸一会红一会白的,怪可怜,忍不着小声提醒他:“您不是庄亲王家的世子吗?封赏估计在后面。
”
九阿哥撇了撇嘴。
不公平!
皇上太偏心啦!
凭什么皇子们啥都没干,又是封爵,又是赏的,还排在最前面。
别人累死累活,命都差点丢了,竟然排到后面!
九阿哥站在原地,犹豫了一会儿,扭身走了。
小爷不稀罕劳什子赏,小爷才不傻傻地站着等了,小爷还是去找个地方,先好好吃一顿,慰劳慰劳小爷受苦多日的五脏六腹。
“哎哟喂,九爷您还真是要溜走。
”九阿哥刚离开神武门前面的广场,转进百顺胡同,就遇上了黄忠,“皇后娘娘让奴才在这里等您呢。
吩咐奴才,若是遇着您了,请您去坤宁宫。
”
“去干什么?”九阿哥应话后,气嘟嘟地鼓起了腮帮子。
“去了您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