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2/3)
”天子准奏,传圣旨,令辽国来使面君。
当有殿头官传令,宣褚坚等一行来使,都到金殿之下,扬尘拜舞,顿首三呼。
侍臣呈上表章,就御案上展开。
宣表学士高声读道:
辽国主,臣耶律辉顿首顿首,百拜上言:
臣生居朔漠,长在番邦,不通圣贤之经,罔究纲常之礼。
诈文伪武,左右多狼心狗行之徒;好赂贪财,前後悉鼠目獐头之辈。
小臣昏昧,屯众猖狂,侵犯疆封,以致天兵讨罪;妄驱士马,动劳王室兴师。
量蝼蚁安足撼泰山,想众水必然归大海。
今特遣使臣褚坚冒於天威,纳土请罪。
倘蒙圣上怜悯蕞尔之微生,不废祖宗之遗业,赦其旧过,开以新图,退守戎狄之番邦,永作天朝之屏障,老老幼幼,真获再生,子子孙孙,久远感戴。
进纳岁币,誓不敢违!臣等不胜战栗屏营之至!谨上表以闻。
宣和四年冬月日辽国主臣耶律辉表
徽宗天子御览表文已毕,阶下群臣,称贺天子,命取御酒,以赐来使。
丞相褚坚等便取金帛岁币,进在朝前。
天子命宝藏库收讫,仍另纳下每年岁币牛马等物。
天子回赐段疋表里,光禄寺赐宴;敕令丞相褚坚等先回,待寡人差官自来降诏。
褚坚等谢恩,拜辞出朝,且归馆驿。
是日朝散,褚坚又令人再於各官门下,重打关节。
蔡京力许,令丞相自回,都在我等四人身上。
褚坚谢了太师,自回辽国去了。
却说蔡太师,次日引百官入朝启奏降诏,回下辽国。
天子准奏,急敕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就御前便差太尉宿元景掣丹诏,直往辽国开读。
另旨赵枢密令宋先锋收兵罢战,班师回京;将应有被擒之人,释放还国;原夺城池,仍旧给辽管领;府库器具,交割辽邦归管。
天子退朝,百官皆散。
次日,省院诸官,都到宿太尉府,约日送行。
再说宿太尉领了诏敕,不敢久停,准备轿马从人,辞了天子,别了省院诸官,就同柴进,萧让,同上辽邦,出京师,望陈桥驿投边塞进发。
在路行时,正值严冬之月,彤云密布,瑞雪平铺,粉塑千林,银装万里。
宿太尉一行人马,冒雪风,迤逦前进。
雪霁未消,渐临边塞。
柴进,萧让先使哨马报知赵枢密,前去通报宋先锋。
宋江见哨马飞报,便携酒礼,引众出五十里伏道迎接。
接著宿太尉,相见已毕,把了接风酒,各官俱喜。
请至寨中,设筵相待,同议朝廷之事。
宿太尉言说省院等官,蔡京,童贯,高俅,杨戬,俱各受了辽国贿赂,於天子前极力保奏此事,准其投降,休兵罢战,诏回军马,守备京师。
宋江听了叹道:“非是宋某怨望朝廷,功勋至此,又成虚度。
”宿太尉道:“先锋休忧!元景回朝,天子前必当重保。
”赵枢密又道:“放著下官为证,怎肯教虚费了将军大功!”宋江禀道:“某等一百八人,竭力报国,并无异心,亦无希恩望赐之念;只得众弟兄同守劳苦,实为幸甚。
若得枢相肯做主张,深感厚德。
”当日饮宴,众皆欢喜,至晚方散;随即差人一面报知辽国,准备接诏。
次日,宋江拨十员大将,护送宿太尉进辽国颁诏,都是锦袍金甲,戎装革带。
那十员上将: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花荣,董平,李应,柴进,吕方,郭盛,引领马步军三千,护持太尉,前遮後拥,摆布入城。
燕京百姓,有数百年不见中国军容,闻知太尉到来,尽皆欢喜,排门香花灯烛。
辽主亲引百官文武,具服乘马,出南门迎接诏旨,直至金銮殿上。
十员大将,立於左右。
宿太尉立於龙亭之左。
国主同百官,跪於殿前。
殿头官喝拜,国主同文武拜罢。
辽国侍郎承恩请诏,就殿上开读诏曰:
大宋皇帝制曰:三皇立位,五帝禅宗,虽中华而有主,岂夷狄之无君?兹尔辽国,不遵天命,数犯疆封,理合一鼓而灭。
朕今览其情词,怜其哀切;悯汝孤,不忍加诛,仍存其国。
诏书至日,即将军前所擒之将,尽数释放还国;原夺一应城池,仍旧给还本国管领;所供岁币,慎勿怠忽。
於戏!敬事大国,只畏天地,此藩翰之职也。
尔其钦哉!
宣和四年冬月
当时辽国侍郎开读诏旨已罢,狼主与百官再拜谢恩。
行君臣礼毕,抬过诏书龙案,狼主便与宿太尉相见。
叙礼已毕,请入後殿,大设华筵,水陆俱备。
番官进酒,戎将传杯;歌舞满筵,胡笳耳;燕姬美女,各奏戎乐;羯鼓埙,胡旋慢舞。
筵宴已终,送宿太尉并众将於馆驿内安歇。
是日跟去人员,都有赏劳。
次日,国主命丞相褚坚出城至寨,邀请赵枢密,宋先锋,同入燕京赴宴。
宋江便与军师吴用计议不行,只请的赵枢密入城,相陪宿太尉饮宴。
是日辽国狼主,大张筵席,管待朝使。
葡萄酒熟倾银瓮,黄羊肉美满金盘;异果堆筵,奇花散彩,筵席将终,只见国主金盘捧出玩好之物,上献宿太尉,赵枢密。
直饮至更深方散。
第三日,辽主会集文武群臣,番戎鼓乐,送太尉,枢密出城还寨;再命丞相褚坚,将牛羊马匹,金银彩缎等项礼物,直至宋先锋军前寨内,大设广会,犒劳三军,重赏众将。
宋江传令,叫取天寿公主一干人口,放回本国;仍将夺过檀州,蓟州,霸州,幽州,依旧给还辽国管领。
一面先送宿太尉还京,次後收拾诸将军兵车仗人马,分拨人员先发;中军军马,护送赵枢密起行。
宋先锋寨内,自己设宴。
一面赏劳水军头目已了,著令乘驾船只,从水路先回东京驻扎听调。
宋江再使人入城中,请出左右二丞相前赴军中说话。
当下辽国狼主教左丞相幽西孛瑾,右丞相太师褚坚,来至宋先锋行营,至於中军相见,宋江邀请上帐,分宾而坐。
宋江开话道:“俺武将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奇功在迩,本不容汝投降;打破城池,尽皆剿灭,正当其理。
主帅听从,容汝申达朝廷;皇上怜悯,存恻隐之心,不肯尽情追杀,准汝投降,纳表请罪。
今王事已毕,吾待朝京;汝等勿以宋江等辈,不能胜尔,再生反复。
年年进贡,不可有缺。
吾今班师还国,汝宜谨慎自守,休得故犯!天兵再至,决无轻恕!”二丞相叩首伏罪拜谢。
宋江再用好言戒论,二丞相恳谢而去。
宋江却拨一队军兵,与女将“一丈青”等先行;随即唤令随军石匠,采石为碑,令萧让作文,以记其事。
金大坚镌石已毕,竖立在永清县东一十五里茅山之下,至今古迹尚存。
有诗为证:
每闻胡马度阴山,恨杀澶渊纵虏还。
谁造茅山功迹记?寇公泉下亦开颜。
宋江却将军马分作五起进发,克日起行。
只见鲁智深忽到帐前,合掌作礼,对宋江道:“小弟自从打死了“镇关西”,逃走到代州雁门县,赵员外送洒家上五台山,投礼智真长老,落发为僧。
不想醉後两番闹了禅门,师父送俺来东京大相国寺,投托智清禅师,讨个执事僧做,相国寺里著洒家看守菜园。
为救林�,被高太尉要害,因此落草。
得遇哥哥,随从多时,已经数载,思念本师,一向不曾参礼。
洒家常想师父说,俺虽是杀人放火的性,久後却得正果真身。
今日太平无事,兄弟权时告假数日,欲往五台山参礼本师;就将平昔所得金帛之资,都做布施;再求问师父前程如何。
哥哥军马只顾前行,小弟随後便赶来也!”宋江听罢,愕然默上心来,便道:“你既有这个活佛罗汉在彼,何不早说,与俺等同去参礼,求问前程。
”当时与众人商议,尽皆要去,惟有公孙胜道教不行。
宋江再与军师计议:“留下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四个,委同副先锋卢俊义掌管军马,陆续先行。
俺们只带一千来人,随从众弟兄,跟著鲁智深,同去参礼智真长老。
”宋江等众,当时离了军前。
收拾名香,彩帛,表里,金银,上五台山来。
正是暂弃金戈甲马,来游方外丛林。
雨花台畔,来访道德高僧;善法堂前,要见燃灯古佛。
直教一语打开名利路,片言踢透死生关。
毕竟宋江与鲁智深怎地参禅,且听下回分解。
下卷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
更新时间:200711223:57:24本章字数:5618
话说五台山这个智真长老,原来是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知得过去未来之事。
数载之前,已知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之人,只是俗缘未尽,要还杀生之债,因此教他来尘世中走这一遭。
本人宿根,还有道心,今日起这个念头,要来参禅投礼本师。
宋公明亦是素有善心,因此要同鲁智深来参智真长老。
当下宋江与众将,只带随行人马,同鲁智深来到五台山下,就将人马屯扎下营,先使人上山报知。
宋江等众兄弟,都脱去戎装惯带,各穿随身衣服,步行上山。
转到山门外,只听寺内撞钟击鼓,众僧出来迎接,向前与宋江,鲁智深等施了礼。
数内有认得鲁智深的多,又见齐齐整整这许多头领跟著宋江,尽皆惊讶。
堂头首座来禀宋江道:“长老坐禅入定,不能相接将军,切勿见罪。
”遂请宋江等先去知客寮内少坐。
供茶罢,侍者出来请道:“长老禅定方回,已在方丈专候。
启请将军进。
”有宋江等一行百余人,直到方丈,来参智真长老。
那长老慌忙降阶而接,邀至上堂。
各施礼罢,宋江看那和尚时,六旬之上,眉发尽白,骨格清奇,俨然有天台方广出山之相。
众人入进方丈之内,宋江便请智真长老上座,焚香礼拜,一行众将,都已拜罢,鲁智深向前插香礼拜。
智真长老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
”鲁智深默然无言。
宋江向前道:“久闻长老清德,争奈俗缘浅薄,无路拜见尊颜。
今因奉诏破辽到此,得以拜见堂头大和尚,平生万幸。
智深兄弟,虽是杀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今引宋江等众兄弟来参大师。
”智真长老道:“常有高僧到此,亦曾间论世事。
久闻将军替天行道,忠义根心。
吾弟子智深跟著将军,岂有差错?”宋江称谢不已。
鲁智深将出一包金银彩缎来,供献本师。
智真长老道:“吾弟子,此物何处得来?无义钱财,决不敢受。
”智深禀道:“弟子累经功赏积聚之物,弟子无用,特地将来献纳本师,以充公用。
”长老道:“众亦难消。
与汝置经一藏,消灭罪恶,早登善果。
”鲁智深拜谢已了,宋江亦取金银彩缎,上献智真长老,长老坚执不受。
宋江禀说,我师不纳,可令库司办斋,供献本寺僧众。
当日就五台山寺中宿歇一宵,长老设素斋相待,不在话下。
且说次日库司办斋完备,五台山寺中法堂上,鸣钟击鼓,智真长老会集众僧於法堂上,讲法参禅。
须臾,合寺众僧,都披袈裟坐具,到於法堂中坐下。
宋江,鲁智深,并众头领,立於两边。
引磬响处,两碗红纱灯笼,引长老上升法座。
智真长老到法座上,先拈信香祝赞道:“此一炷香,伏愿皇上圣寿齐天,万民乐业。
再拈信香一炷,愿今斋主,身心安乐,寿算延长。
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三教兴隆,四方宁静。
”祝赞已罢,就法座而座;两下众僧,打罢问讯,复皆侍立。
宋江向前拈香礼拜毕,合掌近前参禅道:“某有一语,敢问吾师:浮世光阴有限,苦海无边,人身至微,生死最大。
”智真长老便答偈曰:
六根束缚多年,四大牵缠已久。
堪嗟石火光中,翻了几个筋斗。
咦!阎浮世界诸众生,泥沙堆里频哮吼。
长老说偈已毕,宋江礼拜侍立。
众将都向前拈香礼拜,设誓道:“只愿弟兄同生同死,世世相逢!”焚香已罢,众僧皆退,就请去云堂内赴斋。
众人斋罢,宋江与鲁智深跟随长老来到方丈内。
至晚闲话间,宋江求问长老道:“弟子与鲁智深本欲从师数日,指示愚迷,但以统领大军,不敢久恋。
我师语录,实不省悟。
今者拜辞还京,某等众弟兄此去前程如何,万望吾师明彰点化。
”智真长老命取纸笔,写出四句偈语:
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
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写毕,递与宋江道:“此是将军一生之事,可以秘藏,久而必应。
”宋江看了,不晓其意,又对长老道:“弟子愚蒙,不悟法语,乞吾师明白开解,以释忧疑。
”智真长老道:“此乃禅机隐语,汝宜自参,不可明说。
”长老说罢,唤过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与汝前程永别,正果将临也!与汝四句偈,去收取终身受用。
”偈曰: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拜受偈语,读了数遍,藏在身边,拜谢本师。
又歇了一宵。
次日,宋江,鲁智深,并吴用等众头领辞别长老下山,众人便出寺来,智真长老并众僧都送出山门外作别。
不说长老众僧回寺,且说宋江等众将下到五台山下,引起军马,星火赶来。
众将回到军前,卢俊义,公孙胜等接著宋江众将,都相见了。
宋江便对卢俊义等说五台山众人参禅设誓一事,将出禅语,与卢俊义,公孙胜看了,皆不晓其意。
萧让道:“禅机法语,等闲如何省得?”众皆惊讶不已。
宋江传令,催趱军马起程,众将得令,催起三军人马,望东京进发。
凡经过地方,军士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来看王师;见宋江等众将英雄,人人称奖,个个钦服。
宋江等在路行了数日,到一个去处,地名双林镇。
当有镇上居民,及近村几个农夫,都走拢来观看。
宋江等众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