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2/3)
复。
而这也就有了之后的景王当年风流之事传扬得满城皆知的事。
这些都是在景王和淑妃的意料之内的。
而这些铺垫做足了后,顺理成章的,就引出了陛下当年那桩旧事。
如此一来,不但目的达到,还能顺利的祸水东引,让圣上以为这一切都是东宫和魏王府等人安排的。
毕竟,徐大娘子和魏王妃交好,而魏王府和东宫的交情也甚是亲厚。
这两府合力谋之,是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动机的。
二人相信,淑妃此番应该已经在圣上面前旁敲侧击,煽风点火了。
淑妃母子的目的显而易见,不过就是为了离间父子之情,从而让圣上对东宫和魏王府心生疑虑,从而达到她的目的。
而她的目的,就是希望赵王能更得圣宠。
最好是把东宫废了,把魏王流放了,再改立赵王。
淑妃目的明确,她此番行径十分好猜,但景王呢?
有些事太子不清楚,但魏王却是自幼在先帝膝下长大的,有关几十年前祖辈的那场血洗宫廷的夺嫡之路,他却有所耳闻。
景王和今上是堂兄弟,也就是先帝的侄儿。
当年,五王混战时,京城内一片水深火热。
而当时的先帝,虽为元后所出,但却极不得宠。
虽不得圣宠,但他毕竟是元后所出的嫡长子,身份地位摆在那儿,他便不容于人。
当时,暗中想杀掉他的人很多。
先帝原是不想过早的加入到夺嫡中去的,只想先养精蓄锐,等到时机成熟时他再后起追之。
只不过,当时各党目标一致,皆想先除其而后快,万般无奈下,先帝只能接受了当年先景王抛来的橄榄枝,与其结盟,暂求自保。
先帝有勇有谋,本就不是池中之物。
有他的加入,景王一党自然是力排众难,一跃成了最受瞩目的皇子。
但先景王才德略显平庸了些,虽为人谦恭且擅于礼贤下士,但个人能力却是不足的。
当斗倒了其他所有的竞争者后,摆在英宗面前的,就只有先帝和先景王两位皇子。
而这时候,当时的王皇后母子皆倒,没人再在英宗耳边说先帝坏话了,且当时因内耗太过,以至于国力下降,引起了四周蛮夷诸国对中原的觊觎。
这个时候,英宗才深刻意识到,下一任的天子,必然要有能力力挽狂澜才行。
所以,他便立了先帝为太子。
当时朝中呼声最高的是景王,英宗此举,自然是意外了一大波人。
不过,先帝乃正统,又有天子亲封的太子诏书,便是景王也不能说什么。
先帝在位期间,因心中多少对景王有愧疚,所以,对其十分照拂。
但谁也不知道,景王当时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而如今,老景王早不在了,如今的景王,更是没人知道他心中在盘算什么。
但若淑妃真与景王勾结了的话,也是合乎情理的,景王有这个动机。
魏王把当年之事说给太子听后,太子倒有些豁然了。
“原是如此。
”他道,“这么说,倒是一切都说得通了。
”
太子清润的目光转了转,忽而双眸一亮,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听皇兄这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