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2/3)
了一眼,她们姑娘一人靠在花架子下,不紧不慢打着扇子,半阖着眼打盹儿,心想到底还是个孩子,十四五岁的年纪也没什么烦恼,不似自己,人大了事儿也多了,日后放出园子去了还不知怎么样呢。
毋望微眯着眼看那月季叶子,摇摇曳曳的,便想起馒头村里的黄瓜架子来,还记得自己爬着凳子点蚜虫来着,如今她到了金陵,因走得匆忙,未同章程文俊辞行,不知章程成亲没有,新媳妇长得什么样……过会子要给叔叔婶子写封信,路上走了一个多月,现在既已安顿好了,自然要报平安的。
正胡乱想着,眼见着芳龄带着丫头从园门口翩翩然而来,转眼便到了跟前,笑道,“姐姐真好兴致,这是赏花还是歇觉呢?”
毋望道,“皆有。
你今日没去学里?”
芳龄叹了声,颓败坐在旁边的石凳上,摒退了丫头才道,“我原早就该不去学里了,不是放不下嘛……昨儿我听姐姐的,探了他的口风。
”
毋望直起身问道,“怎么样?他可有意?”
“快别提罢,讨了个没脸!他在家乡早有了合意的姑娘,只等着他这里的事儿眼了就要回去成婚的。
”芳龄耷着嘴角,一副玄然欲泣的样子,“我当时真是臊也臊死了,如今再没脸去学里了。
”
毋望也甚觉悲凉,“真真可惜了,怪我给你出的这个主意。
”
芳龄道,“我也不后悔这一遭,只怪自己没福气罢了,人家如玉的公子,哪里看得上我一个庶女。
”
“既这么的也没法,你且放宽心罢,命里注定的没缘分,强求也强求不来。
”毋望迷茫道,“只是后头可怎么办呢,你真要嫁到张家去么?”
芳龄苦笑道,“哪里还有别的法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叫我嫁我便嫁罢,如今也没了别的想头,还能怎么的。
”
毋望心道果然各有各的难处,芳龄这后半辈子岂不毁了么,那个教书先生倒是个痴情的,一心念着家里的心上人,看来的确正人君子无疑啊。
芳龄沉吟会子道,“大不了一根绳子了断也就是了,大家干净。
”
毋望唬了一跳,急道,“你又混说!哪里就到那个地步了,你又未见过那位张公子,或者不比你那先生差也未可知,眼下就要死要活的犯不上罢。
”
芳龄别扭道,“你可曾喜欢过一个人?整日心心念念的神魂颠倒,若不能长相厮守,这辈子活着也无望,还不如死了。
”
毋望想起了章程,又想起了裴臻,也不知哪种是真喜欢,她虽比芳龄虚长了两个月,这些儿女情长却不如她懂得多,许是养在闺中的女孩儿看的杂书多,芳龄陶醉其中时,她正领着沛哥儿挖野菜呢!头里发了愿要嫁章程的,后来裴臻来插了一杠子,嫁不成章程了她也不伤心,如今只想着等上三年罢了,最后什么结局也不知道。
芳龄看她怔怔摇头,不由道,“在那里时没人说媒么?”
毋望心里的事也不想叫人知道,万一哪天她说漏了嘴倒不好,便一味的摇头,芳龄道,“像姐姐这样的标致模样怎么没人保媒,若家里还如从前,门槛定要被人踏平了的。
”
毋望呵呵笑道,“我尚且有孝要守,哪里还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