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3/3)
里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争论,争论的双方是西部集群的陆战部队和电子战部队的军官们。
??
「我们正确判明了敌人主攻方向的转变,」塔曼摩步师的费列托夫师长说,「我们的装甲力量和陆航低空攻击力量的机动性也并不差,但通信系统被干扰得一塌糊涂,C3I指挥系统几乎瘫痪!集团军中的电子战单位,级别从营升到了团,从团又升到了师,这两年在这上面的资金投入比常规装备的投入都多,就这么个结果?!」??
负责指挥战区电子战的一位中将看了身边的卡琳娜一眼,同其他刚从前线归来的军官一样,她的迷彩服上满是污渍和焦痕,脸上还残留着血迹。
中将说:「卡琳娜少校在电子战研究方面很有造诣,同时也是总参派往前线的电子战观察员,她的看法可能更有说服力一些。
」像卡琳娜这样的年轻博士军官大多心直口快,无所顾忌,往往被人当枪使,这次也不例外。
??
卡琳娜站起来说:「大校,话不能这么说!比起北约,我们这些年对C3I的投入微不足道。
」??
「那电子反制呢?」师长问,「敌人能干扰我们,你们就不能干扰他们?!我们的C3I瘫痪了,北约的却转得很好,像上了润滑油似的,今天早上我对面的陆战一师能那么快速地转变攻击方向就是一个证明!」??
卡琳娜苦笑了一下:「提起对敌干扰,费列托夫大校,不要忘了,就是在你们师的阵地上,你的人用枪顶着操作员的脑袋,使集团军电子对抗部队的干扰机停下来!」??
「怎么回事?」列夫森科元帅问,这时人们才发现他进来,都起身敬礼。
??
「是这样,」师长对列夫森科元帅解释说,「对我们的通信指挥系统来说,他们的干扰比北约的更厉害!在北约的干扰中,我们还能维持一定的无线通信,可他们的干扰机一开,就把我们全盖住了!」??
卡琳娜说:「可同时敌人也全被盖住了!这是我军目前实施电子反制唯一可选择的战略。
北约目前在战场通信中,已广泛采用诸如跳频、直接序列扩频、零可控自适应天线、猝发、单频转发和频率捷变这类技术?????[1]???,我们用频率瞄准方式进行干扰根本不起作用,只能采用全频带阻塞式干扰。
」??
第五集团军的一位上校质问:「少校,北约采用的可全是频率瞄准式干扰,频带还相当窄,而我们的C3I系统也普遍采用了你提到的那些通信技术,为什么他们对我们的干扰那样有效呢?」??
「这原因很简单,我们的C3I系统是建立在什么样的软硬件平台上?UNIX,?Linux,甚至Windows2010,?CPU是Intel和AMD!这是用人家养的狗给自己看门!在这种情况下,敌人可以很快掌握诸如跳频规律之类的电子战情报,同时用更多更有效的纯软件攻击加强其干扰效果。
总参谋部曾经大力推广过国产操作系统,但到了下面阻力重重,你们集团军就是一个最顽固的堡垒……」??
「好了,你们所说的问题和矛盾正是今天会议要解决的,开会!」列夫森科元帅打断了这场争论。
??
当大家在电子沙盘前坐好后,列夫森科元帅叫过一位少校参谋,这个身材细高的年轻人双眼眯缝着,好像不适应作战室中的光线。
「介绍一下,这位是邦达连科少校,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度近视。
他的眼镜与众不同,别人的眼镜镜片在镜框里边,他的镜片在镜框外面,哈,就像茶杯底那么厚啊!我们现在看不到它了,它于早上少校在吉普车遇到空袭时给砸了,好像隐形眼镜也弄丢了?」??
「报告首长,那是五天前在明斯克发生的,我的眼睛是在半年内变成这样的,这变化早些的话我进不了伏龙芝。
」少校立正说。
??
虽然谁也不知道列夫森科元帅为什么介绍这位少校,人群中还是响起了几声低低的笑声。
??
「战争爆发以来的事实说明,虽然有白俄罗斯战场的失利,但在空中和陆上常规武器方面,我们并不比敌人差多少,然而在电子战方面,我们的差距之大出乎意料。
造成这样的局面有很深远的历史原因,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
我们要明确的是以下一点:目前,电子战是我军夺回战争主动权的关键!我们首先必须承认敌人在电子战方面的优势,甚至压倒性优势,然后我们必须以我军现有的电子战软硬件条件为基础,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这套战略战术的目的,是要在短时间内,使我军和北约在电子战方面形成某种力量上的平衡。
也许大家认为这不可能:我军20世纪末以来的战争理论,主要是基于局部有限战争的,对目前在军事上如此强大的敌人的全面进攻,确实研究得不够。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必须采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下面我要介绍的统帅部新的电子战战略,就可以看作是这种思维的结果。
」??
灯灭了,电脑屏幕和电子沙盘都关闭了,重重的防辐射门也紧紧关闭,作战室湮没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