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2/2)
,又到麦子收割季节。
黎家这次种的麦子多,自己着实也收不过来。
索性还是雇人收割。
黎崇文仍旧叫了上次种麦的那批人。
几个劳力花了十来天时间就将麦子全数收割好并晒好。
黎雅数了数晒好的麦子,有一百七十石。
这般大的数目,家里也放不下。
她就去找父亲商量如何安排。
黎崇文想了想,考虑到游牧民族这个潜在威胁,这些麦子还是卖掉保险。
于是亲自去打听了附近几个县,看有没有收粮食的。
在距离飞狐县约八十公里的定县有收购粮食的大粮行。
距离太远,还得雇人押送过去卖,着实为难。
黎崇文盘算了一遍,心道:明日他休沐可以租上一匹马直接去定县谈,到时候就让粮行的人自己派人来运。
隔天休沐,黎崇文租了一批马直接骑马去了定县,当天没来得及回来。
第二天黎崇文带着大粮行的掌柜并十来个伙计一道回了飞狐县。
掌柜的原以为卖的是去年的陈粮,却不想是今年刚收割上来的新粮。
讶然,问:“这可是今年刚收上来的麦子?”他干这一行也有二十年了,却从没听说过七月底能收麦子的。
“自是今年新收的麦子。
”黎崇文回。
掌柜的并不晓得眼前人是飞狐县的县令。
“你家打算全部卖掉?”黎崇文回望女儿,看她有什么打算。
黎雅忙回道:“只卖150石。
”剩下的既是口粮又是来年的麦种,
掌柜随手从石篓里捧了一把麦子磨了磨。
晒得也干爽,不潮。
又看了看麦粒,饱满,粒子大,品种很是优良。
掌柜陆续又抽查了几麻袋,结果满意。
道:“你家的麦子共150石,我全要了。
按市场价每斗55文。
共82。
5贯钱。
”
黎崇文算了算,这价格比文县稍低了点。
好在运输不用再花心思雇人。
55文的价格也算过得去。
“行,就55文的价。
150石,你全运走罢。
”
黎雅忽又想到一件事,忙来到黎崇文身边道:“爹,万一今年游牧族来抢夺,咱们家这20石要怎么办?要不将剩下的20石托掌柜的一起运送过去暂时在他们粮仓放一放。
咱们出点银钱就是。
”
黎崇文想了想,这办法可以。
便来到掌柜的身边商量道:“掌柜的,咱们飞狐县每到九月就被游牧族抢夺粮食,你该是晓得的。
我跟你商量个事,我家剩下的20石是明年的麦种,今天跟你一道运送去定县暂时放一放。
待这里事毕,我再找人去运送回来。
占用粮仓的费用我家来付。
”
掌柜听罢,心里盘了一圈,道:“这事我可以帮忙,只是明年你家的麦子还得卖与我。
”
“那是自然的。
”
三十亩麦子扣除赁粮仓费,得利75贯。
不到半天功夫,掌柜带来的十几名伙计已装车完毕。
掌柜递给黎崇文2张面值50和20的交子,另5贯钱。
黎崇文将两张交子递给文氏保管,给黎雅2贯钱做零用。
犒赏她的辛苦费。
当日黎崇文跟着押送粮队又去了一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