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2/2)
们能将水泥做出来。
再与水泥,河砂,碎石,水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在一起,就是我们要的混凝土。
”
“这水泥要是真被我们捣鼓出来岂不是要发大财了。
”
“二哥,发财是肯定的,可是这个比例却是极难掌握的。
”
“那就一个一个试过去呗,总能寻到合适的比例。
”黎如晦极有兴趣。
黎如晦是个行动力很强的男孩子,隔天就到处去寻找原材料。
花了大约三天时间,将所需要的石灰石,石膏,河砂,碎石,黑黏土全找齐全了。
黎静言和黎如晦在黎家不远的空地自行搭建了一个土烧窑。
黎雅按照以前的记忆写了几组可能成功的水泥制作比例和混泥土比例。
黎静言和黎如晦兄弟俩按照黎雅给出的比例试着烧制熟料。
兄弟俩对烧制方面没接触过,烧了几回都没成功。
反倒日日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
十天过去,他们仨连一组比例都没试成功。
这般下去,待他们成功了,水利工程估计也完工了。
越是急就越容易出错。
又试了十来回,仍旧以失败告终。
兄妹仨都有些丧气了。
而黎崇文牵头的水利工程已经开始。
每天都有2人去修建水利。
官府按照每人40文一天付工钱。
工钱是低的,好在官府前期做的宣传到位。
大家都晓得,只要水利修建好,以后他们便不用在担水浇灌。
是以,40文一天的工钱,百姓们仍然抢着来做。
黎家兄妹三人实在烧制不出熟料,最后黎静言只得求助父亲。
问:县里有没有懂得烧窑的人。
黎崇文没细问他,说:明日我去问问便是。
隔天,黎崇文带来消息道:孙家大郎以前在瓷窑里做过活计,烧窑技术自是不用说。
黎如晦和黎雅亲自上门去请人来。
黎雅道:“愿意出工钱每日80文。
”
孙大郎推了,道:“就和大家一样,40文吧。
”
黎如晦将他们要做得事详细的和孙大郎详说了一遍。
孙大郎虽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便道:“黎二公子要不嫌弃,便来我家里烧窑吧。
我家后院地方大,初来飞狐县时为了造房子,自建了一个烧窑烧砖。
”
黎如晦和黎雅惊讶,兄妹俩随着孙大郎去后院看了烧窑。
好大一座,看上去就是很正规的。
可不像他们自己砌的那座小土窑跟小孩子办家家似的。
兄妹俩立刻决定就这么办。
翌日一早
黎家兄妹仨准时来到孙家报道。
孙大郎是个做事极有条理的勤快人。
昨天便将他们所需要的原料都备妥了。
四人开始分工合作。
黎如晦和黎静言调好比例,由孙大郎煅烧。
烧好的熟料,黎家兄弟俩拿去磨细,并合着石膏按照黎雅给的比例搅拌在一起。
黎雅一边做记录,一边将哥哥们磨好的水泥和水搅拌,记录它的xing状。
四人将黎雅所写的比例一一试了一遍。
发现第三种比例最好。
按照这个比例,他们又烧制了一堆出来。
黎静言和黎如晦按照黎雅给出的混凝土比例进行搅拌。
大约试了三种。
发现第一种比例抗压强度和耐久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