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3/3)
治,到了后来重了,就是借债也能延医用药,不至于连即将到来的新年都没过去。
于是便又哭道:“如娘,你再投胎一定托生为男子吧。
”
云娘一头哭着,又一头想,若自己是个男子,也不会受现在这许多苦了,起码不必辞了父母离开杜家家,嫁到夫家,在公婆面前要小心翼翼,又要整日里辛苦操劳,没生下孩子还觉得理亏。
又突发奇想,如果自己是男子,便娶个能干的媳妇家来,比大嫂要机灵,比二嫂要善良,比弟妹要会说话,每日里孝敬父母,服侍自己起居,还要为自己生儿育女,该有多好?
不,自己可不要像那薄情男子一般,只把媳妇当成牛马使用。
一定爱护她,敬重她,两人齐心协力,养蚕缫丝,早将杜家家业兴旺起来。
爹娘的日子过得好了,大哥大嫂高兴,二哥二嫂也没有这些话说,弟弟也有足够的银子去府城里读书,姐姐那边也能多帮衬些,当然自己也不会忘记岳家……
郑源先前就是这样答应自己的,可是他现在都忘记了。
想着想着,云娘又哭了起来,她在如娘的丧礼上哭得最伤心,别人只当她与如娘情深,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样的伤心一半是为了如娘,一半是为了自己。
可是哭过了就是过去了,又能怎么样呢?人死了不能复生,而活着的人总还要活下去。
到了吃席的时候,云娘虽然没有一点胃口,却还硬吃了一碗饭。
她回家里后还要织锦织到半夜呢。
一时席散,娘家人都要回了,娘和大嫂便让云娘回家坐坐,云娘却赶紧摇头拒绝,她是来参加丧礼的,回了娘家不吉利,万一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将来又有二嫂说嘴的,便道:“我一会便与玉珍搭伴儿回去,她当家的来接我们。
”
杜老娘也知这个习俗,并不勉强,只是向着三个媳妇道:“你们先回吧,我和云娘再说几句话。
”
便拉了女儿到了村头的大槐树下,见周围没有人才道:“原总说你是家里最精明的,现在才知道忒傻。
八月节回来时我就想说,可当着姑爷的面没法开口。
我瞧着姑爷越发的胖了,你却瘦成了竹竿。
他丢了一千匹绸都不恼,你怎么恼成这样,日日熬夜织锦。
现在年轻还好,坐下病来。
等将来老了,为时就晚了。
”
云娘以往听了这样话总不以为然,这时才终于明白娘是为自己好了,哽咽着答应,“我都知道了。
”
“还有生孩子,你莫要不当一回事,毕竟成亲已经五年了,总该去瞧瞧病,或者到庙里拜拜佛。
女人若是没有儿女,将来谁给你养老送终?”
“这个我也懂了。
”
杜老娘见女儿听了进去,又说了许多贴心话,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就是有些须不满,可是也真心疼的,最后又道:“今天回去后不要再织了,郑家如今有五六台织机,还怕没了你的一口饭吃?”
云娘听老娘教训,一一都答应了,她如今也知道自己忒傻了,不过现在改过来也不晚。
又怕娘和自己在这里说得久了也不好,便送了娘到家门才重回村口。
这时玉珍也与家人说完了话过来,两人一同向渡口走去,等着玉珍的相公来接。
太阳还没有落下,云娘和玉珍就在渡口的竹排上坐了下来,晒着太阳倒比阴冷的织房里暖得多。
话题自然还是如娘和当时的小伙伴们,只是两人刚都哭过,伤心已经尽够了,现在语气很是平淡,“我们一起长大的十来个女孩,现在已经走了两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