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3/3)
短工多是参与过建庄子的,知道谷堂衿作为主家给的银钱多,伙食也好,他们干活都挺麻利,不少人都想着将活干得好点留下来当长工。
最近作坊的生意挺好,谷堂衿不想要爹娘来回跑着给庄子上的短工做饭,故而他让他爹寻了个在十里八乡做席面的人家。
这家人姓陈,手艺不差。
在十里八乡给人操持席面,手艺和名声都不错,这在乡下操持席面若是有点不好的名声,那都得传得人尽皆知。
谷堂衿给他们说好了每日的伙食费是多少,菜蔬和米面让他们自己买,调料他们这边直接从作坊和食肆拿一些,倒是不用另外买。
每日只需要他们炒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炖一个半荤半素的汤菜,蒸些粗面馒头或是糙米饭之类。
这比操持大宴席轻松得多,支上摊子和大锅,一会就能炒完,故而每日给的工钱是操持大席的三成,但席面活不是每日都有了,谷堂衿则是一雇他们就雇上二十多天,从开始春种到春种结束,要是干得好以后这种活也能再找他们。
每年可都有农时啊。
这是个长久差事,虽说十里八乡办席面的活每年都有,但哪里比得上这轻松安稳的?
陈老头为了能给谷堂衿留下个好印象,带着他两个儿子一个闺女还有自家老夫郎那是将活干得漂漂亮亮的,菜那是翻着花地做,锅碗瓢盆用得干干净净不说,做出来的菜也是干净好吃,手艺果真跟大伙说得一样好。
这日谷堂衿一过来,就看见他们一家在庄子上给他们准备的灶屋里揉面擀面条。
陈老汉见谷堂衿来了,笑呵呵地上前打招呼。
谷堂衿也不是每日都过来,陈老汉一开始见到谷堂衿还会紧张,时间久了发现秀才公还挺好说话的,也就自在多了。
谷堂衿问道:“老伯,你们家的人都过来了,家里的农活是谁干啊?”
“嗨,请村里族亲干就是了,我家老大算了笔帐,我们请短工,自家人来秀才公这边挣钱,活轻快不说,花费的钱两天也就挣出来了。
”
陈老伯说起这个还有点肉疼,他三个孩子还都没成亲呢,一个十八了说好了亲事今年就得办,另一个儿子十五了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小闺女也十三了,该打听人家,这两份彩礼和一份嫁妆可得预备好了。
他给人操持了一辈子的席面,总想着让三孩子成亲都体体面面风风光光的,这得花费不少银钱呢。
按他的说法他们忙活完这里的活,傍晚回家正好种地。
可他家老大说,他们要是太累了,白日里干不好庄子上这边的活,让旁的手艺人给顶了差事,往后想要再找这么好的差事可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