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2)
为人,而且他现在也不是很介意这一百钱,况且还是给自己大兄的。
所以也就不介意阿嫂的语气了。
等稻谷收割并且打好,已经是三天之后了。
霍香梅见识了这个时代的打谷桶,就是一个立体的梯形。
四周用木板钉好,小的那面作底部。
打谷的时候,四个人各站一边,拿着禾根部,稻穗的部分就往打谷桶里面的一边木板狠狠的击打,让稻谷脱落。
“三郎,怎的不让阿爹用竹子编,是因为时间不够吗?”霍香梅觉得这打稻子真的是一个体力活。
“唯唯。
竹子太轻,需要木板,甩打的时候,木制的打谷桶不容易移动,还更加经得起甩打。
”
“唯唯。
”
虽然自己雇人之前说好不包食,但看过这些汉子光着膀子在烈日下劳作,并且全是人力,来不得半点虚假。
霍香梅决定得给他们加餐。
裹着小鱼干的南瓜饼,里面有菜蔬的蒸饼,薄荷水都是管够的,剩下不多的西瓜也拿上两只。
吃得这群汉子更加卖力了。
等这八亩水稻完全脱粒了,许三郎向王大兄家借来称杆。
他家卖大彘的,备着。
许大牛,许二牛都过来帮忙。
许大牛回家后,三妞,四牛就对他几乎寸步不离的了,也不主动来找小三小四玩耍了。
在里正还有所有看热闹的村民的见证下,许三郎心里非常紧张的把所有的箩筐都称一遍。
平均下来居然能达到每亩五石之重,连到过南边的汉子都不敢相信这个数字了,纷纷要求许三郎再把每筐重新称量过。
照做了,因为他自己都是不敢相信的。
重新做完后还是这个数字。
有人小声的说,会不会是王大兄家的称杆出错了。
王大兄冲那个人举了举拳头,可转头对许三郎不是很肯定的说,“三郎,要不,换把称再试试看。
”
“可我这没称。
”
“这有甚么,我家就有。
”里正家儿子连忙大声应了,“我这就家去,来个人和我一起抬。
”
话音一落,就有两三个小子说,“唯唯。
”
等里正家的称杆抬过来,重新再称一遍之后,发现数字变化并不大。
总数之差只在半斗之内。
这样,大家都不得不相信这个结果了。
霍老爹已经笑得只见牙齿不见眼睛了。
要知道麦子收成好的时候也不过三石多,曾经种过水稻的人很多时候都不到一石。
“三郎,你一定要粜些粮种给我。
”王大兄盯着许三郎说。
“明年我也要种,三郎能否赐教。
”苏家阿爹说。
“我都隔了十几年没种地,今年还是这之后的第一次。
三郎,阿兄明年是吃饭还是喝粥,就靠你了。
”张清河说。
“唯唯。
”
“唯唯。
”
“唯唯。
”
许三郎兴高采烈的拱手应答,等晒干后,欢迎各家过来籴粮种,表示各家再送半斗稻米给家中小娃加碗饭。
最后圆满结束……
当然不是这样。
新村在五月的时候,各家出人,没人的出钱,被村子里一块大空地给平整了,用来到时候晒小麦、黍米、黍米之类的。
现在先便宜许三郎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