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卧龙出山定军心(2/3)
对遥远未来的期许:“翼德将军好眼力。
此孔洞,亮暂名之‘烟道口’。
寻常木牛之力,终有穷尽。
若他日……能得马钧那般巧匠,或可借水火之力,譬如以沸水之气,催动机关,则此‘木牛流马’之力,或可倍增,真如神助矣!”他点到即止,那“水火之力”的设想如同投入众人心湖的一粒火星,虽只一闪,却已在刘备眼中点燃了更炽热的火焰。
刘备看着那小小的“烟道口”,仿佛看到了未来吞吐烈焰、力大无穷的钢铁巨兽,在秦岭巴山的栈道上如履平地。
“然此乃后话,”诸葛亮话锋一转,沉稳地将众人拉回现实,“眼下所制,纯以木构机巧为本,取其省力、稳便、载重之长。
图纸虽具,欲成实物,尚需良工巧匠,反复试造,非一日之功。
亮需亲自主持此事。
”
“军师放心!”刘备精神大振,立刻下令,“子仲(糜竺),速速张榜,招募新野及周边郡县手艺最精的木匠、榫卯师傅!所需木料、工具,一应优先供给,不得有误!云长,翼德,此事关乎我军命脉,试制工坊的护卫警戒,就交由你二人亲自负责,万不可有失!”
“遵命!”关羽抱拳领命,声如金铁。
“包在俺身上!哪个不开眼的敢来捣乱,看俺不捅他三百个透明窟窿!”张飞拍着胸脯,声震屋瓦。
糜竺也连忙躬身:“主公、军师放心,竺即刻去办!”
诸葛亮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侍立一旁、沉稳如山的赵云:“子龙将军。
”
“末将在!”赵云踏前一步,甲叶轻响。
“木牛流马乃固本之基,然强敌环伺,尤以北方曹操为甚。
仅凭我等之力,难撄其锋。
‘联孙抗曹’之策,刻不容缓。
”诸葛亮语气转沉,“江东孙权,承父兄基业,坐拥六郡,带甲十万,据长江天险。
其麾下周瑜,精通韬略,鲁肃,深谋远虑,皆一时人杰。
若能与之结盟,共抗曹操,则大势可期。
”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赵云:“亮需遣一心腹智勇之人,携我亲笔书信,密赴江东,面呈鲁肃子敬先生。
此人需胆大心细,能言善辩,更需临危不惧,纵使刀斧加身,亦要护得书信周全。
子龙,此重任,非你莫属。
”
堂内瞬间安静下来。
出使江东,深入虎穴,游说强邻,这其中的凶险与艰难,不亚于一场恶战。
书信若失,不仅联盟无望,更可能泄露军机,招致灭顶之灾。
赵云神色肃然,毫无半分犹豫,单膝跪地,抱拳过顶,声音斩钉截铁:“承蒙军师信重!云,万死不辞!纵使粉身碎骨,亦必护书信周全,面呈鲁子敬先生!”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那份在长坂坡淬炼出的忠勇与担当,此刻化作最坚实的承诺。
刘备眼眶微热,上前扶起赵云:“子龙……一切小心!”千言万语,只化作重重一拍肩头。
诸葛亮眼中也流露出赞许与托付:“子龙忠勇,亮素深知。
此行关系重大,书信内容,我稍后与你细说。
江东人物性情、局势利害,亦需你了然于胸。
鲁肃子敬,胸怀大略,非目光短浅之辈,乃破局之关键。
然其主孙权,年少继位,心思难测,周瑜周公瑾,雄姿英发,恐对我等心存疑虑……你需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
“末将明白!”赵云沉声应道。
接下来的日子,新野这座小小的城池,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无形的、躁动而充满希望的活力。
城西一处原本废弃的宽敞院落被迅速清理出来,高大的木栅围起,成了戒备森严的“神机坊”。
糜竺的榜文效力惊人,短短数日,便有十数位方圆百里内手艺最精湛的老木匠被重金礼聘而来,甚至还有两位据说曾在洛阳官营作坊做过工的师傅。
锯木声、刨子声、凿击声、匠人们带着各地方言的争论声,日夜不停地从坊内传出,混合着新鲜木料的清香,竟冲淡了冬日的萧瑟。
坊内核心区域,诸葛亮亲自坐镇。
他褪去了宽袍大袖,换上了一身便于行动的深色短褐,袖口挽起,露出清瘦却有力的手腕。
图纸被悬挂在显眼处,他时而凝视图纸,陷入沉思,时而在铺满木屑的地上与匠人们一同蹲下,用炭条在地上演算着复杂的角度与力臂关系,或用几根木条、绳索现场制作简易模型,演示曲柄连杆的联动原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处曲柄转角,关乎省力几何,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诸葛亮指着地上一个用木片和细绳绑成的简易模型,对围拢过来的几位老匠人耐心讲解,“诸位请看,当此处铰链转动至此角度时,力臂最长,最为省力。
若角度过大或过小,则事倍功半。
”他轻轻拨动木片,模型笨拙却清晰地演示着力的传递与转化。
“妙!军师真神人也!”一位须发皆白、人称“鲁班手”的老匠人看得两眼放光,激动得胡须直颤,“老汉打了一辈子棺材…呃,木器,从未想过木头疙瘩还能这般使力!这‘自锁棘轮’的齿牙咬合,更是绝了!老汉这就带人开料,先做个小样试试!”
“有劳老师傅。
”诸葛亮微笑颔首,目光转向旁边一堆刚切割好的硬木构件,“马师傅,烦请带人先将这几组主曲柄和连杆的榫卯开好,务必严丝合缝,尺寸不可有半分差错。
”
“军师放心!包在俺身上!”另一位膀大腰圆的马师傅拍着胸脯,声如洪钟。
张飞成了神机坊的常客,或者说,是最大的噪音源和“监工”。
他庞大的身躯在忙碌的匠人间显得格格不入,却又无处不在。
“老鲁头!你这凿的是个啥?歪瓜裂枣的,能配上军师的神图?”他指着鲁班手刚凿了一半的榫眼,大嗓门震得房梁嗡嗡响。
“哎哟我的张将军!”鲁班手吓得一哆嗦,差点凿到手,“您老轻点声!老汉耳朵都要聋了!这榫眼还没修呢……”
“快快快!磨蹭啥!没见俺大哥和军师都等着吗?”张飞不耐烦地催促,转而又凑到正在组装一组小型棘轮卡榫的马钧(诸葛亮特意寻访到的年轻巧匠)身边,铜铃大眼几乎贴到木头上,“嘿!小马!这木头齿牙真能咬住?来,让俺试试!”说着伸出蒲扇般的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