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集:度量衡统一(2/3)
一箱箱装满标准度量衡器具的马车,从咸阳出发,驶向大秦的各个角落。
每到一处郡县,当地的官员都率领着百姓们恭迎。
在陇西郡,郡守李通亲自监督着度量衡的推行。
他先是召集了郡内的大小商户,在集市的广场上,摆开了那些标准器具,大声说道:“诸位乡亲,陛下圣明,如今为咱们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往后做买卖,再也不用担心长短不一、轻重有别了。
这是朝廷下发的标准器具,大家都仔细看看,都要按此执行啊。
”
商户们围上前去,好奇地打量着那些崭新的器具,有的拿着尺子量自家带来的布匹,有的用秤去称货物,发现确实精准又方便。
可也有个别顽固的商户,仗着以往的老习惯,不愿更改。
有个叫王二麻子的布商,嘟囔着:“哼,咱这么多年做生意,都是用自家的尺子,哪用得着这新玩意儿,麻烦得很。
”
郡守李通听闻后,脸色一沉,厉声道:“王二麻子,这可是陛下的诏令,关乎我大秦经济发展,关乎百姓福祉,你若违抗,休怪本官不客气。
”
王二麻子一听,吓得赶忙跪下,连连求饶:“郡守大人恕罪,小人知错了,小人这就按朝廷的要求来。
”
在其他郡县,也有着类似的情况,有的地方百姓一开始不太理解,觉得改变习惯很难,但在官员们耐心的讲解和严格的监督下,慢慢地都接受了这统一的度量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市场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以往因为度量衡不同而争吵不断的场景越来越少了,集市上的交易变得顺畅而有序。
第四章:商业繁荣
几个月后,大秦的商业像是被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在邯郸城的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以往因为各国度量衡差异,这里的外地商人总是小心翼翼,生怕算错了账吃了亏,本地商人也对外地来的货物诸多挑剔。
可如今,大家都用着统一的度量衡,外地的丝绸商人带着精美的丝绸而来,只需按照标准称重、量尺寸,便能明明白白地和本地商人谈价钱。
一位来自楚国的商人陈风,看着自己的丝绸很快就被抢购一空,笑得合不拢嘴:“哎呀,多亏了陛下统一度量衡啊,以往来这做生意,为了那计量的事儿,没少费口舌,现在可好,方便得很,往后我可得多多来这大秦的地界做买卖了。
”
本地的布商赵大福也乐呵呵地说:“是啊,如今公平了,大家心里都踏实,这生意自然越做越红火咯。
”
不仅是丝绸、布匹生意,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粮食交易中,再也没有因为斗的大小不同而产生的纠纷;盐铁买卖里,重量也都清清楚楚。
而且,随着商业的繁荣,各地的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也开始流通得更广了。
长安的精美陶器被运往了岭南,岭南的热带水果也出现在了北方的集市上,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客栈里住满了来自各地的商人,酒馆中常常能听到不同口音的人谈论着生意经,街道两旁的店铺也越开越多,大秦的经济在这统一度量衡的推动下,正蓬勃发展着。
第五章:百姓之喜
在沛县的一个小村庄里,村民刘老汉正和儿子一起挑着自家种的粮食去集市上售卖。
以往,他们总是担心收粮的商户会用不一样的斗来坑他们,每次卖粮都提心吊胆的。
这次到了集市,只见收粮的摊位前摆着标准的量器,刘老汉把粮食一倒进去,商户看了看刻度,笑着说:“刘大爷,您这粮食好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