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分封大会,各有所图(2/3)
等提供舟师、兵甲、钱粮、工匠!尔等所建之国,内可自治,传承万世;外则为我大明屏藩,永镇四海!”
“此策,朕命名为——‘藏龙出海’!”
轰!
“藏龙出海”四字,仿佛四道惊雷,在奉天殿内轰然炸响。
整个大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随即被一阵巨大的嗡鸣所取代。
文官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惊骇与不可思议。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疯狂之举,将手握重兵的藩王放到海外,让他们自立为王,这与“纵虎归山”何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藩王们的反应,则是一幅生动的人心浮世绘。
秦王朱樉和晋王朱?,这两个素来桀骜的塞王,几乎是瞬间就涨红了脸。
他们的呼吸变得急促,眼中迸射出难以抑制的狂喜与贪婪。
海外建国!自立为君!这四个字,精准地击中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摆脱父皇的严苛管束,远离京师的猜忌监视,去一片全新的土地上当一个说一不二的开国之君,这是何等快意之事!
楚王朱桢、齐王朱榑等几位年长一些的藩王,则显得犹豫和惊惧。
他们本能地畏惧那片未知的、风浪滔天的海洋,对“蛮夷之地”充满了恐惧。
但“万世基业”的诱惑又如同魔鬼的低语,在他们耳边盘旋不去。
他们的脸上,贪婪与恐惧交织,显得极为扭曲。
唯有燕王朱棣,依旧站在原地,身形笔挺如枪,只是那双藏在冕旒之后的眼睛,风云变幻,激烈交锋。
*好一个‘藏龙出海’!好一个朱雄英!*
朱棣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瞬间就想通了这背后所有的关节。
这哪里是分封,这分明是一场最高明的阳谋!父皇和朱雄英,用“海外王国”这个无法拒绝的诱饵,要将他们这些实力强大、心怀叵测的“龙”,从大明的池塘里,统统赶进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之中!
留在中原,他们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是朱雄英未来皇位上最不安的钉子。
可一旦出海,他们就成了大明开拓海疆的先锋,成了消耗内部矛盾、拓展外部空间的利器。
赢了,是大明的疆域在扩张;输了,也只是死在异国他乡,对大明本土再无威胁。
手段之高明,用心之深远,让朱棣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
他再次看向那个站在御座之侧的侄儿,第一次感到了一种名为“忌惮”的情绪。
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其心智与手腕,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
然而,忌惮之后,一股更为炽热的火焰,从他胸膛深处喷薄而出。
那是被压抑了太久的野心!
*去海外,又如何?*
朱棣的拳头在袖中悄然握紧。
与其在北平的王府里,像一头被困在笼中的猛虎,日夜提防着来自京师的猜忌,倒不如搏一个天高海阔!他朱棣,难道还不如徐达、常遇春?他自信,只要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开创一个不逊于父皇的伟业!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再也无法遏制。
朱棣眼中的迷茫与忌惮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饿狼看到猎物时的精光。
“诸位皇叔,或有疑虑。
”
就在此时,朱雄英开口了。
他向前一步,从朱元璋身边走出,仿佛早已洞悉了所有人的心思。
“皇爷爷与孙臣,绝非让诸位皇叔去蛮荒之地白手起家,以命相搏。
”
他走到那巨大的《万国舆图》前,手中多了一根长长的白蜡杆。
他被朱元璋亲封为“海外经略总制使”,全权负责此事。
此刻,他就是这场千古未有之大分封的主持者。
“朝廷,已为诸位皇叔勘察并选定了数个水土丰饶、大有可为的开拓之地。
”
他的白蜡杆,首先指向了舆图的东方,大明疆域之外,那串狭长的岛屿。
“此地,名为东瀛,亦称日本。
其国,分六十六州,然内乱不休,幕府、大名、天皇,三权并立,征伐不断。
其地产出白银、黄金,拥有精良的铁矿。
其民,好勇斗狠,崇尚武士之道,只敬畏真正的强者。
若有皇叔能一统此地,以其武士为爪牙,以其金银为国本,足可建立一个东亚的强大王国,与我大明互为犄角。
”
朱雄英的声音平静,但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打在燕王朱棣的心上。
*内乱不休……崇尚武士……敬畏强者……*
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战场!朱棣一生戎马,最擅长的就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