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易经的人生智慧第六讲> 第6章 第六回:易理融通诸学问 心怀敬畏传智慧
第6章 第六回:易理融通诸学问 心怀敬畏传智慧(1/3)
在历经对时运与卦象精妙结合的深入研习及实践后,我仿若置身于一座宏伟知识殿堂的中央,清晰地察觉到《易经》绝非一门孤立的学问,它恰似一条无形的丝线,巧妙地串联起诸多传统领域,彼此相互融通、交相辉映。
大师见我在探索《易经》智慧的征程中渐入佳境,眼神中满是欣慰,遂决定引领我进一步领略《易经》与中医、风水等传统学问之间那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那是一个静谧而祥和的清晨,晨曦透过薄雾,温柔地洒在道观的青石板路上。
大师迈着沉稳的步伐,带我来到他平日里悉心珍藏古籍的密室。
密室的门缓缓推开,一股淡淡的、混合着岁月沉淀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
室内光线略显昏暗,四周的书架高耸林立,摆满了各式各样泛黄的古书,每一本都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大师轻车熟路地走到书架前,眼神中透着虔诚与敬重,他小心翼翼地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破旧却不失古朴韵味的医书,封面上“黄帝内经”四个大字,虽经岁月侵蚀,却依旧苍劲有力,仿佛承载着千年的智慧。
大师轻轻翻开书页,那动作宛如在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他一边轻抚着微微泛黄的书页,一边缓缓说道:
“唐坤,《易经》与中医,二者同源共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根基,恰似同源之水,分流而下,却又殊途同归。
中医秉持着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念,认为各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这种整体性与系统性,与《易经》中六十四卦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关系如出一辙。
”
说着,大师将医书翻至某一页,指着上面一段文字,神情专注地讲解道:
“你看,《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
在中医理论里,人体的五脏六腑与五行相对应,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这种对应关系并非随意为之,而是与自然界的五行相生相克规律相契合。
而《易经》中的卦象变化,本质上也反映着阴阳的消长与转化,这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可谓是异曲同工。
举个例子,当人体肝气过旺时,就如同自然界中木气过盛,在《易经》的卦象中,可能类似于震卦所代表的木气过强。
在五行生克中,木克土,过旺的木气便会对脾土造成克制,进而引发脾胃不适等症状。
此时,中医便会运用疏肝理气的方法,调节人体气机,使肝气恢复正常,以达到五行平衡,而这与《易经》中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化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