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接续杨靖与吴起的对话,深入探讨重建“杨家军”的可能性和具体部署,展现杨靖的远见和务实:
---
议事厅内的喧嚣渐渐散去,众人领命而去,各自投入紧张的战后整顿和未来规划中。
杨靖的目光却落在了正欲随赵胜离开、去清点战马皮甲的吴起身上。
“吴起大哥,”杨靖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少有的郑重,叫住了这位前杨家军都头。
吴起停下脚步,转过身,看到杨靖脸上认真的神情,也收敛了方才因巨大收获而带来的些许轻松,正色道:“头儿,有何吩咐?”
杨靖走到吴起面前,目光如炬,直视着他那双饱经风霜却依旧锐利的眼睛:“今日山庄门口,你那几箭…快、准、狠,连珠而发,瞬间压制局面,瓦解敌胆…用的可是当年威震北疆的杨家军战法?”
吴起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骄傲,有追忆,更有深深的痛惜。
他缓缓点头,声音低沉而带着金属般的铿锵:
“头儿好眼力。
正是杨家连环珠射之法!此乃当年杨老帅(杨延昭)为克制辽骑所创。
辽人自幼长于马背,骑射无双,来去如风。
寻常宋军与其对射,往往吃亏。
唯有这连环珠射,以强弓劲弩,辅以特制箭矢,前排蹲射,中排立射,后排预备,轮转不息,箭落如雨,连绵不绝!方能以步制骑,硬生生压得那些在马背上讨生活的辽狗达子抬不起头来!”他眼中仿佛燃起当年战场的烽火,语气也激昂起来,“当年,就凭我杨家军一己之力,扼守雁门,硬是震慑得辽军十余年间不敢大规模南下劫掠!打得他们闻‘杨’字旗而胆寒!”
但随即,他眼中的火焰迅速黯淡下去,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充满了无力与悲凉:“只是…这朝堂之上…唉!猜忌、掣肘、克扣粮饷、自毁长城!杨老帅…郁郁而终,杨家子弟流散凋零…没了杨老帅坐镇,没了那股子精魂支撑的杨家军,还叫什么杨家军?不过是一群失了魂的兵罢了…”话语中的辛酸与愤懑,道尽了武将在文官压制下的悲哀。
杨靖静静地听着,感同身受。
他自己,不也是被这腐朽的规矩逼上梁山的吗?他拍了拍吴起的肩膀,目光灼灼,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和期许,沉声问道:
“吴起大哥!若…我是说若!一切条件都给够!粮饷充足!兵甲精良!兵源可选!时间充裕!你…能不能在这黑松寨,在这太行山深处,为我,为这乱世,重新打造一支新的‘杨家军’?!”
“新的…杨家军?”吴起浑身剧震,猛地抬头看向杨靖,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随即又化为巨大的压力和沉思。
他深吸一口气,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缓缓道:“头儿…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强弓劲弩,造价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