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代销点成立(1/3)
公章落在纸上的声音像记闷雷。
陈志远盯着那张《集体副业产品代销许可证》,右下角红旗公社的鲜红大印还冒着油墨味。
李国栋的钢笔尖在"经营期限"栏顿了顿,最终写下"壹年"。
"每月十五号交账。
"李国栋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意味深长,"供销社抽两成管理费。
"
陈志远双手接过许可证,纸张触感粗糙厚重。
前世他第一次拿到营业执照是1992年,那张轻飘飘的纸花了三千块"打点费"。
而现在,这张盖着公章的纸意味着合法身份——八十年代最稀缺的资源。
"谢谢李主任。
"他恭敬地弯腰,趁机瞄了眼办公桌抽屉。
里面躺着份《关于国库券转让问题的通知》,比前世提前了整整三年。
走出革委会大院,热浪扑面而来。
苏晓梅和王小军蹲在树荫下啃西瓜,见他出来立刻围上来。
许可证在阳光下泛着神圣的光泽,王小军想摸又不敢摸的样子活像见了圣旨。
"真批下来了?"苏晓梅用指甲掐了掐公章边缘,沾了一手红印泥,"我爹说去年公社磨面厂申请了半年都没..."
"粮仓收拾好了吗?"陈志远小心折好许可证,塞进内袋。
这动作让他想起前世往西装内袋塞支票簿的感觉。
"收拾好了!"王小军吐着西瓜子,"就是房顶还有几个洞..."
三人踩着夕阳往回走,路过供销社时,陈志远特意买了包大前门。
香烟在八十年代农村堪比通用货币,尤其是带过滤嘴的"高级货"。
废弃粮仓矗立在村尾小河旁,屋顶茅草稀疏得像秃子头上的毛发。
但位置极好——前临大路,后靠水运码头。
陈志远推开门,霉味混着稻谷余香扑面而来。
阳光从瓦缝漏下来,在地上画出斑驳的光斑。
"柜台放这。
"陈志远用脚丈量着地面,"后面隔出个小仓库,门板拆下来当货架..."
苏晓梅已经掏出铅笔在墙上画线,动作利落得像专业设计师。
陈志远恍惚想起前世公司上市时,那个哈佛毕业的年轻女CFO也是这样,在会议室玻璃墙上写满计算公式。
"缺张桌子。
"王小军挠头。
"我家有块旧门板。
"苏晓梅说,"就是有点霉。
"
"再缺个算盘。
"陈志远数着必需品。
"我姐有!"王小军蹦起来,"供销社淘汰的旧算盘,缺了两颗珠子..."
暮色渐浓时,四人围着煤油灯开起了筹备会。
王丽华不愧是供销社职工,带来的不止算盘,还有半本残破的《商业会计实务》。
灯光下,陈志远分配着任务:王丽华负责对接供销社进货,王小军跑运输,苏晓梅管账,他自己统筹全局。
"两成管理费太高了。
"王丽华皱眉,"供销社自己经营才抽一成五。
"
陈志远早料到这点。
他从笔记本里抽出一张纸,上面画着两套账本:"明账给供销社看,按实际销售额七成记账。
"手指移到另一栏,"暗账记全流水。
"
屋内一片死寂。
煤油灯"啪"地爆了个灯花,映得四人脸色阴晴不定。
陈志远知道他们在怕什么——这年头做假账被抓,够判十年。
"水至清则无鱼。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六个字,推给众人看。
苏晓梅突然"噗嗤"笑了——这是周校长常挂嘴边的话。
"我有个更好的办法。
"王丽华从兜里掏出叠票据,"供销社的瑕疵品处理单。
"她抖开一张,"印染厂次品布,三折处理但需要领导签字..."
陈志远眼睛一亮。
前世他靠处理国企积压物资起家,太熟悉这套路了。
次品往往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