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集:技术培训(3/3)
不催,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们。
终于,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小声说:“慢一点?”
“对,慢一点。
”刘好仃竖起大拇指,“玻璃记得你手上的温度。
你温柔待它,它才愿意配合你。
”
这句话一出,原本有些懒散的气氛变得安静了一些。
接下来的几天,刘好仃开始正式授课。
他把复杂的术语全都换成生活里的比喻。
比如讲“热胀冷缩”原理时,他说:“就像你们夏天穿衣服,热了就脱一件,冷了就加一件,玻璃也是一样。
”
讲“冷却液的作用”时,他说:“就像炒菜不能一直大火,火候太大容易糊锅底,玻璃也一样,不冷却就容易炸裂。
”
他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大家轮流用不同的力度去压一张纸,感受力道的变化。
然后让他们把这个感觉代入到实际操作中。
“三分力七分准。
”这是他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工人在练习切割时不小心打碎了样板。
他脸色瞬间变了,手都在抖。
刘好仃走过去,捡起碎片看了看,点了点头:“嗯,不错,至少没伤到手。
”
然后他拍拍那人的肩膀:“慢一点,玻璃记得你手上的温度。
”
那人愣了一下,然后默默点头,重新拿了一块样板继续练习。
培训进行到第十天,刘好仃决定搞一次模拟流水线考核。
他设定了每块玻璃必须在8分钟内完成,并且质量达标。
第一组上来,超时不说,玻璃还崩角了。
第二组更惨,直接在中途卡壳,差点引发机器报警。
刘好仃没骂人,只让他们停下,自己亲自示范了一遍。
他一边做一边讲解:“这里留一分钟给突发情况,这里留半分钟调整状态,剩下的时间刚好够你稳稳当当地做完。
”
然后他调整了流程顺序,把最耗时的步骤提前,让大家有更多时间修正错误。
他还引入了“三步检查法”:自检、互检、终检。
每一关都要确认没问题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别怕麻烦,麻烦一次,省得后面返工十次。
”
这话成了培训课上的经典语录。
有一次,一个原本态度消极的工人主动留下来加练。
刘好仃看见了,也没说什么,只是递给他一副新的手套。
“想把活干明白的人,我从不会嫌烦。
”他说。
那人接过手套,眼里闪过一丝光。
培训进入第三周,工人们的进步肉眼可见。
次品率降到了1.5%,平均操作时间也缩短到了7分40秒。
刘好仃拿着最新的数据表,站在车间门口看了一会儿,嘴角微微扬起。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但他也知道,只要方向对了,再远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完。
这时,小李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喊:“刘哥,厂长说想看看培训成果,下周安排一次现场演示!”
刘好仃点点头,把数据表折好塞进口袋。
“行啊,那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手艺。
”
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厂打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