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原料危机(2/3)
快又泄气——那些辣椒明显是集体农场的,没有调拨单根本买不到。
中午时分,他们抵达安阳县城。
与想象中不同,这里供销社同样缺货。
一个老农偷偷告诉他们:今年辣椒歉收,省里统一调配,黑市价格比他们县还高!
"去村里收。
"陈志远咬牙决定,"一家一户凑。
"
这个笨办法耗费了整整两天。
他们跑遍七个自然村,从灶台边、地窖里零星收购,最多一次只买到二十斤。
到第三天傍晚,才勉强凑够三百斤,而钱已经花了大半。
"还差一百斤。
"王小军清点着麻袋,嗓子沙哑——这两天他见人就喊"收辣椒",把嗓子喊劈了。
陈志远望向西边乌云密布的天空:"明天必须回了。
"饮食公司的交货期只剩五天,回去还要日夜赶工。
当晚借宿的农家乐异常闷热。
陈志远半夜被雷声惊醒,窗外电闪雷鸣,暴雨倾盆。
他立刻跳起来叫醒王小军:"快!去盖辣椒!"
两人冒雨冲向晒场,但为时已晚——三个麻袋已经淋透,辣椒吸水后开始发霉。
陈志远跪在泥水里抢救,指甲缝里塞满红泥。
这些可都是苏晓梅的银镯子换来的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亮时分,他们勉强晒开未霉变的辣椒。
清点损失——只剩二百六十斤,还差得远。
更糟的是,暴雨冲垮了返程的必经之路青龙峡。
"绕道白云山。
"老农建议,"多走八十里,但路况好。
"
多走八十里意味着多耗一天,而他们只剩四天交货期。
陈志远一咬牙:"走!"
白云山的盘山路像条瘦骨嶙峋的蛇。
拖拉机爬坡时喘得像个肺痨病人,随时可能熄火。
陈志远和王小军轮流下车推,裤腿被荆棘划得稀烂。
"陈哥!"爬到半山腰时,王小军突然指着路边,"看!"
山坡上有片不起眼的辣椒地,红艳艳的果实挂满枝头。
两人如获至宝,连滚带爬地冲过去,却见地头立着块木牌:"农科所试验田,严禁采摘。
"
希望再次破灭。
陈志远瘫坐在路边,雨水混合着汗水往下淌。
就在这时,一辆救护车从山上驶下,突然在他们旁边爆胎了。
车上跳下个穿白大褂的年轻女子,麻利地取出千斤顶。
陈志远本能地上前帮忙,女子抬头道谢——那是一张让人过目不忘的脸,杏眼柳眉,右颊有个小酒窝。
"你们是...?"她边拧螺丝边问。
"红旗公社的,来采购辣椒。
"陈志远随口答,眼睛却盯着她熟练的动作——这年头会自己换轮胎的女医生可不多见。
女子突然笑了:"巧了,那片试验田就是我们单位的。
"她指指辣椒地,"新品种,抗病性强,但辣度不够,正要淘汰..."
陈志远心跳加速:"能卖给我们吗?"
"按理说不合规定..."女子犹豫片刻,"但反正要铲除,你们想要就摘吧,给个辛苦费就行。
"
两小时后,陈志远和王小军摘完最后一块地,整整装满五大麻袋!女子只要了二十块钱,还留他们在医疗站吃午饭。
"我叫秦雪,公社医疗站的。
"她递过饭碗,"你们那辣酱我尝过,就是太辣..."
陈志远差点被饭噎住:"你怎么..."
"周雅是我同学。
"秦雪眨眨眼,"她寄给我两瓶,说是要'收集用户反馈'。
"
世界真小!陈志远想起周雅确实提过要搞市场调研。
交谈中得知,秦雪是省医大高材生,主动要求到基层锻炼,现在负责三个公社的医疗站改革。
"你们那医疗条件怎样?"秦雪突然问,"有X光机吗?"
陈志远摇头。
别说X光机,红旗公社连个正经医生都没有,只有个赤脚医生兼职卖老鼠药。
"可惜了。
"秦雪写下个地址,"我们淘汰了批设备,本来想支援贫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