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贷款风波(1/3)
县农信社的铜把手冰凉刺骨。
陈志远推门而入时,信贷科的王科长正捧着搪瓷缸看报纸,头也不抬地甩出一句:"贷款指标用完了,下个月再来。
"
"我们是出口创汇企业。
"陈志远将省外贸局的批文放在桌上,"有政策倾斜。
"
王科长这才抬眼,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像打量砧板上的肉:"知道现在多少人排队等贷款吗?"他随手翻了下批文,"再说你们那个厂,连像样的抵押物都没有。
"
陈志远早有准备,取出县国土局刚颁发的土地使用证:"青龙山十亩工业用地,评估价五万。
"
"荒山野岭也算资产?"王科长嗤笑一声,突然压低声音,"除非...有担保单位。
"
这个暗示再明显不过。
在前世商业生涯中,陈志远见过太多这种"潜规则"。
但此刻他只能强忍怒火——扩建生产线迫在眉睫,香港客商下周就要来验厂。
"县农机厂愿意担保。
"他抛出谈判筹码。
王科长闻言一愣。
农机厂是县里的国营大厂,其担保相当于政府信用背书。
他态度立刻软化:"早说嘛...贷多少?"
"三万,两年期。
"陈志远报出精心计算的数字,"用出口订单质押。
"
算盘珠噼啪作响。
王科长边核算边漫不经心地问:"听说你们和赵局长...有点过节?"
陈志远后背一紧。
赵建国虽然调任地区工商局,但在县里的关系网依然根深蒂固。
"正常工作分歧。
"他轻描淡写地带过,随即转移话题,"听说王科长儿子今年高考?省医学院的秦教授正好是我朋友..."
这个隐晦的交换条件让王科长眼睛一亮。
半小时后,陈志远拿着贷款意向书走出农信社,八月的骄阳晒得人发晕。
他刚松口气,却见苏晓梅急匆匆跑来,辫子都散了一半。
"不好了!"她气喘吁吁地拽住他衣袖,"赵...赵家的人去工地闹事,把水泵砸了!"
工地一片狼藉。
新安装的抽水泵被砸得面目全非,齿轮零件散落一地。
张建军蹲在废墟旁,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几个工人脸上挂彩,正被秦雪包扎伤口。
"说是争水源。
"王丽华低声解释,"赵家非说我们截断了他们自留地的地下水。
"
陈志远捡起一块齿轮碎片,金属边缘还带着新鲜的断口。
这分明是有备而来的破坏!他望向不远处的赵家庄,几双眼睛正从墙头窥探这边的情况。
"报警了吗?"
"报了。
"王丽华苦笑,"来的民警是赵建国的表弟,说是民事纠纷..."
秦雪处理完伤口走过来,白大褂上沾着血迹:"有工人看见王建军带头。
"
正说着,远处传来引擎声。
李国栋的吉普车卷着尘土驶来,后座跟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
陈志远心头一喜——是县乡镇企业局的马局长!
"无法无天!"马局长查看现场后勃然大怒,"省重点项目的设备也敢破坏?"他当即掏出工作手册,"这事我亲自向县长汇报!"
有了上级部门的介入,事态立刻扭转。
下午三点,县公安局的巡逻车开进赵家庄,带走了两个闹事者。
虽然只是走个过场,但威慑效果立竿见影——工地再没人敢来骚扰。
"治标不治本。
"回程的拖拉机上,李国栋忧心忡忡地提醒,"赵建国下周正式上任地区工商局,专管企业登记和商标审批..."
这正是陈志远最担心的。
前世商海沉浮的经验告诉他,行政手段往往比暴力更致命。
若赵建国在营业执照年审或商标注册上使绊子...
"先解决贷款。
"他揉了揉太阳穴,"农信社要农机厂担保。
"
"难。
"李国栋摇头,"农机厂归工业局管,而工业局局长是赵建国的..."
话没说完,拖拉机突然急刹。
前方路口横着辆自行车,一个穿干部装的年轻人正拼命挥手。
陈志远认出来,是县广播站的小刘,周雅的同事。
"陈厂长!"小刘气喘吁吁地递过信封,"周姐让加急送来的!"
信封里是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