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殖民c航线上的发现,孔方佳应邀与米尔再会面(2/3)
,却是纯粹的非人能量漩涡,冰冷而深邃。
这具身体完美复刻了他毁灭前的俊美人类外形,却更像一个精致的囚笼,囚禁着他已上传百年的意识。
“孔元帅,欢迎来到‘新希望’。
”米尔的声音直接在他脑海中响起,音质完美却毫无温度,“星盟议会认为,是时候让地球文明的掌舵者,更深入地了解你们即将融入的……宇宙秩序。
”他微微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动作精准得如同机械。
孔方佳注意到他指尖划过空气时,带起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空间涟漪——那是强大精神力与物质界勉强耦合的痕迹。
"新希望"殖民星的紫色天空下,银翼文明的行政长官展开背部的生物翼膜——那不是魔法造物,而是由数百万根纳米级飞行肌纤维构成的生物机械装置。
"我们的先祖通过基因编辑获得飞行能力,"他指着远处空中穿梭的飞行器,"但现在更多作为文化象征存在。
"孔方佳抚摸着建筑外墙上生长的金属藤蔓,发现这些看似有机的结构实则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太阳能收集器。
在生态穹顶内,孔方佳看到钛岩文明的工程师正用声波工具雕琢玄武岩。
那些发出金属摩擦声的话语实则是编码指令:"频率47.2赫兹对应三阶结晶面..."工程师手腕上的生物芯片闪烁着蓝光,将思维直接转化为机械指令。
而所谓的"灵能文明"成员,正通过植入颅骨的神经接口操控着数十个维修机器人,他们太阳穴处的能量导管连接着中央计算核心,并非超自然力量。
“物质富足?”米尔的声音打断了孔方佳的观察,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讥诮,如同冰冷的金属丝滑过神经,“那只是原始文明挣扎求存的初级阶段。
看那里——”他指向一座直插云霄的、由纯粹力场编织而成的螺旋尖塔,塔顶悬浮着一颗不断坍缩又膨胀的微型黑洞,“‘熵减之塔’。
那个星盟中一个次级文明,晶析文明最杰出的‘艺术品’之一,它的存在本身就在局部逆转热力学第二定律,只为……证明他们可以。
”
孔方佳凝视着那吞噬光线的奇点核心,感到一种冰冷的战栗顺着脊椎爬升:“证明?代价是什么?”他想起洪荒开天基地里为每一克反物质殚精竭虑的工程师们。
“代价?”米尔转过他那张完美无瑕的脸,能量化的瞳孔深处似乎有亿万星辰生灭,“能源?对他们而言,戴森球只是花园里的装饰灯。
物质?小行星带是随手可取的积木。
真正的‘代价’,是意义本身的消解。
”他指向远处一群悬浮在力场中、身体连接着无数光缆的生命体,“‘能量文明:意识载体的维度探索者’。
他们将意识上传至共享量子云,进行着以千年为单位的纯逻辑推演,只为论证一个早已被证伪的古老数学猜想……因为‘有趣’。
”
平台降落在一座悬浮于云海之上的透明观景台。
下方是“新希望”生机勃勃(或诡异)的全景,头顶是陌生的璀璨星河。
侍者——一种由柔性金属与发光菌丝构成的构装体——无声地奉上饮品。
孔方佳杯中是一种散发着星云光辉的液体,米尔面前则只有一个能量场稳定器。
“星盟的核心追求?”米尔的声音似乎带上了一丝疲惫的电流杂音,那完美躯壳的嘴角第一次扯出一个近乎“人性化”的苦涩弧度,“是‘存在’的无限延展与体验的终极边界。
七个核心文明,早已摆脱了生存的桎梏
孔方佳跟随米尔来到了一间会议室。
会议室的圆形会议桌突然下沉,露出下方的全息数据库。
米尔的能量体悬浮在数据洪流上方,光晕中暗红色纹路与信息流产生共振:"孔方佳元帅,现在向您展示星盟的七个核心文明,星盟的七个核心文明,都是在对抗深渊文明的战争中完成技术跃迁的幸存者。
每个文明的科技树都沿着不同的物理法则分支生长,但都遵循着能量效率的终极追求。
"
银翼文明:基因编织的天空族
当米尔调出银翼文明的历史影像时,孔方佳看到屏幕中浮现出数万年前的基因实验室。
"他们的先祖改造了第三号染色体上的HOXD13基因,"米尔的能量体边缘泛起淡蓝色光晕,"通过植入鸟类飞行肌的调控序列,让肩胛骨与胸骨之间发育出中空的翼膜支架。
"全息影像中,银翼孩童正在模拟重力场中学习振翅,翼膜上密布的纳米传感器将肌肉运动数据实时反馈至教学系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真正的技术突破在于生物电浆推进,"米尔切换到军事展区,"他们在翼膜表皮下植入了微型核聚变单元,通过磁约束场将等离子体加速至光速的0.03%。
"孔方佳看着屏幕上划过大气层的银色身影,那些飞行者身后拖着蓝白色的等离子尾迹,如同活体流星。
行政长官展开的翼膜在阳光下闪烁着虹彩,孔方佳这才发现那是由数百万个蝶翼鳞片结构的光能收集器组成,每个鳞片都能独立调整角度以最大化太阳能吸收。
钛岩文明:金属骨骼的大地工匠
"他们的母星曾是金属风暴肆虐的炼狱,"米尔调出钛岩文明的生理结构图,"为了生存,他们用液态金属重构了整个循环系统。
"孔方佳看着解剖影像中如同精密机械的血管网络——银白色的汞合金在超导磁场中流动,将核融合产生的能量输送至每个细胞。
工程师雕琢玄武岩时溅起的火花并非热能,而是金属骨骼与岩石摩擦产生的静电放电。
在工业区,孔方佳看到钛岩工人将手臂插入熔融金属池,体表的氧化钛涂层自动调节至1800℃的耐受阈值。
"他们的消化系统已转化为微型核裂变电站,"米尔的能量体投射出能量循环图,"日常摄入的不是食物,而是富含同位素的矿石。
"当工程师说出"频率47.2赫兹"时,孔方佳注意到他颈部的振动膜产生精确的机械波,直接与岩石中的晶体